标题 |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 |
范文 | 钟磊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实现建筑综合效益是必然要求。对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经济成本管理,能够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控制工业建筑质量。本文先阐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定义以及重要性,进而指出当前工业建筑环境下进行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最后作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how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building benefit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Economic cost management of the entire proces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the 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 cost management,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cost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mak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关键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conomy;cost management;problems;optimiz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6.72?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0-0038-02 0? 引言 在进行工业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大部分施工团队首要考量的是如何实现经济利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纯的依靠偷工减料和粗制滥造控制材料成本,而应该是全方位的针对工业建筑的规模和具体规划进行环节分析,从而做到经济与质量统筹兼顾,才能在全局上保证经济效益稳步增加。而经济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化系统工程任务,需要对具体环节进行深度分析。 1?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定义 建筑质量不仅是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标准元素,同样是代表国家工业科学化水准是否达到相应水平的合理价值尺度。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我国在工业建筑建设积极探索,但是因为缺乏必备的创新科研水平,也缺乏专业的建筑人才,更多的是照搬传统建筑模式和风格,建筑不仅格调单一,不具备审美情趣;而且在实用性与美感兼顾方面,也没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向。这就导致我国的工业建筑建设没有形成科学的工业体系,例如对工业建筑的具体规模进行测量、匹配合适的工业材料等,这些已经在现代工业建筑施工中得到有力佐证。 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就是将工业建筑中代表国家工业体系是否达到科学化标准的元素进行拆解,其中经济成本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成本管理作为一项数学统计类工作任务,也被纳入现代工业建筑学科建设的学习内容。对建筑开工前和开工过程以及开工后产生的所有经济成本进行提前规划设计,力求发挥1+1>2的优势。而事实上,这种成本管理不但拓展了原有管理内容的范围,还加强了管理的严格性。传统的工业建筑由于缺乏经济成本管理,大多是经济行为发生以后再进行核对,对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精确分工,造成成本过分流失,常常无法合理控制。而经济成本管理就是一种基于宏观环境对所在建筑进行全方位考察的经济审核统计行为,其中包括对同类型建筑市场规模与市场质量的调查,以及对本建筑功能定位和所在位置面积的配备,还有工程材料和工程周期的优化配置等。所以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工程建筑的标准化步骤,是工业建设不可或缺的系统行为。 2?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2.1 减少工程失误,保证工程有效完成 任何一项工程建筑任务,都会提前规划工程建设投标合同,根据合同中所要求的建筑周期安排相应人员进入建筑场地。但是很多施工團队虽然布置了建筑周期的要求,也下达了相应建筑指标,但是建筑工程建设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填积,如果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很可能因发生工程事故而延误工作时间[1]。例如: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工程材料,而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工具。在搅拌混凝土以后需要铲沙、捣浆,并且利用叉车进行装卸,然后需要按照横梁或者其它工程主体的配备规模进行科学配比,所以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很多步骤,进而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不重视经济成本管理,在配比混凝土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忽视了匹配度,一味的加大混凝土数量和等级强度的提升,从而造成工程无法具有稳定性,例如在进行楼层建造时,需要保留留置缝隙,从而保证不同楼梯之间的开合度。如果混凝土过多,稀释时间就会拉长。因此,对建筑建设进行经济成本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失误,让工作人员牢记工作水准,形成标准化体系。 2.2 工程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提升企业影响力 一般情况下,承包工程建筑的开发商都是具有相当资本的工程企业。而这些企业为了赢得经济利益,就会四处招标和交易。但是如果工程建设内容千篇一律,造成的建筑风格就会没有较大改变[2]。而不同地段、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功能定位的建筑,所形成的内部与外在风格都应该是不同的,即便工程建筑质量能够提升,保证了稳定性,却无法延伸建筑产业价值。而进行建筑成本管理不单单是完成本建筑的重要指标,也能够根据不同建筑所需达成的要求进行经济成本优化,从而改变建筑施工内容,提升建筑的附加值。例如:通过提前对建筑成本进行集中规划以后,就可以根据每部分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进度进行比对,假如第一阶段为一个月,需要完成一层楼的高度,成本需要相应的面额。如果在一个月之后发现成本还有超额剩余,就可以在其它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发挥剩余价值。 3? 当前工程建筑建设过程经济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必要重视,成本管理体系未能构建 成本管理因为是一种系统工程,需要工作人员参与和配合,力图能够配备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合理使用成本管理手段,包括线上后台监控以及场地管理等。而且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能够准确地汇报每一阶段工作,且合理的按照成本规划进行工作。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施工团队并不具备相应意识,在领导阶层更加注重最终的经济利益,却片面的认为控制工作链条和施工长度就能提升经济利益,往往缺乏对成本管理的制度制定以及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反而导致成本不断增加。而且,由于缺乏构建专业的标准化体系,在配备人员时没有考虑到人员与工作内容的准确性,而内部缺乏运转的管理机制,并没有给予成本管理人员相关便利和晋升空间,导致相关人员积极性不高,因此,成本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3.2 成本管理范围未能有效判定,专业手段与最终结果陷入矛盾 成本管理是宏观的指标,不仅要考察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成本,还需要考量施工前期以及后续成本,同时对于具体的成本产生环节应该综合考量。大多数成本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了工程材料、机械工具以及人力产生的成本,对工程场地滞留垃圾灰尘等产生的附加成本却没有考虑。因为按部就班的进行成本管理规划,很多时候工程建设产生的问题与前期规划并不能保持一致。例如:在进行剪力墙工作时,需要将立杆横切倒吊,从而能够保持倾斜度。在前期规划时为了保证这一环节成本降低,所确定的工作步骤是将立杆轴点弯曲,从而嵌入横梁直板的缝隙中。但是在具体施工时,却因为楼梯直板并没有完全闭合,立杆无法稳定的插入,造成工程建设陷入僵局。而究其原因,最为根本的就是因为成本管理这一基本手段在使用过程,并没有深入探索和研究,从而按照个人主观推断进行经济管理,往往与实际有不小的距离。 3.3 技术要素投入不足,成本管理未能革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工程建筑不断涌现。而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提升向心力,相关施工团队应该在原有工程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其它价值元素的创造。例如装修技术、建筑风格等,相对而言,别墅与公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产生的成本不同,虽然别墅成本更高,但将公寓的某些元素放入别墅依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窗花设计、透明度等,都可以综合进行设计[3]。而要精确的进行设计成本管理,就必须配套设计软件和分析手段,例如3D效果平面图和室内模拟图等,都是需要在成本管理过程涉及的。但是大部分施工团队缺乏必备的技术扶持,没有跟进现代化的资源配套设施,造成成本管理的最终结果常出现问题。 4? 当前工程建筑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4.1 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制定标准化体系 施工团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接纳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将成本管理列为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成本管理的每阶段内容和所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考量监管,安排专人成立监管小组,开发会议制度,对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进行规划,并且定量进行细化目标,不定期对成本管理的工作效益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成本管理的上下游有效控制,安排专人在合适的岗位,培养其默契程度。加强场地管理的力度,随时与后台有效对接,监测每个环节产生成本的具体效果,随时作出正确反应。 其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组织保障。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系统。其二是完善成本管理奖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以此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其三是完善成本核算监督体系。采用正确核算方法,仔细核算,尽可能地避免误差。强化建筑经济成本运行的监督,明确监督执行主体,采用多种监督方式,确保监督的实效性。 4.2 树立建筑经济管理新理念 其一是树立前瞻意识。按照抓早抓小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做好预算编制,采取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预防控制措施,堵塞漏洞,从制度上加强成本问题的预防。其二是树立全程动态管理意识。从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设计阶段开始,直到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将经济成本管理贯穿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树立动态化管理理念,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便于随时发现问题和及时处理,确保经济成本管理落实到工程动态发展中去。其三是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不仅注重显性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还要注意隐性的建筑成本管理。不仅注重眼前暂时性的经济利益,还要注重长远性的经济利益,科学进行成本战略规划。其四是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配,突出主要牵头部门的主要责任,加强协同部门的密切配合,将成本管理进行科学细化,合理分解,确保落实到位。 4.3 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应该谨慎选择,根据当地的劳务及材料市场基础状况制定系统的成本估算表,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選择合适的施工队伍。为了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要善于运用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劳务分包招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建筑规模不断增加,但是工程质量却良莠不齐。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施工团队需要结合工程质量,进行具体规划,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实现统筹兼顾的最终效果。而在大多数施工团队工程建设过程中,却忽视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且因为成本管理手段投入不足和缺乏深入研究,产生了大量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望予以探索。 参考文献: [1]汪瑞云.企业管理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探讨与研究[J].江西建材,2019(12):235-236. [2]张越星.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造价预算管理研析[J].中国标准化,2019(22):13-14. [3]张力元,于立君.建筑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与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32):225-2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