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
范文 | 王悦 廖文菊 摘要?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区域的生态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了草原生态环境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退化问题,针对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从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3个层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分别介绍了不同退化类型的草原生态修复方案,最后对草原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草原;退化;生态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07-0020-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7.006 Review?on?Grassland?Ecological?Restoration WANG?Yue,LIAO?Wenju (Sichuan?Minzu?College,Kangding,Sichuan?626001) Abstract?The?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grass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s?not?only?related?to?the?regional?ecological?security,?but?also?affects?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The?ecological?restoration?of?grassland?has?great?and?farreaching?significance,?and?its?importance?and?necessity?are?selfevident.This?paper?summarized?the?degradation?problems?of?grass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through?combing?and?analyzing?the?existing?relevant?literature,?summarized?the?measures?of?grass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from?three?levels:?technical?measures,?engineering?measures?and?policy?measures.?At?the?same?time,?different?types?of?grassland?ecological?restoration?programs?were?introduced.?Finally,?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grassland?ecological?restoration?was?prospected. Key?words?Grassland;Degrad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Measures 基金項目?四川民族学院科研项目(XYZB18002ZA)。 作者简介?王悦(1992—),女,四川雅安人,助教,硕士,从事环境生态修复研究。 收稿日期?2019-08-05;修回日期?2019-09-01 草原是指由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植被覆盖的土地。从《草原法》规定来看,草原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1]。在我国,草原约占国土面积的40.9%,是我国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且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之一,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对畜牧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和无法取代的作用,也是维护我国陆地生态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2]。然而经过了较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各类生态系统都承受了较大的压力。草原生态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呈现退化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志在必行,保持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3]。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草原的生态修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修复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总体上草原的生态环境依然有待改善,同时草原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也使得草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仍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1?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一般认为是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和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及系统自身生态功能的退化[4]。退化草原表现出覆盖度减少且草层低矮,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等特征,其土壤和植物组成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草原生态面临着植被退化,出现裸地以及沙化、盐渍化等问题。随着草原植被的减少,草原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植被退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5]。目前,退化草原已成为沙尘暴以及草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面对草原生态退化等问题,国家也先后实施了风沙源治理和退牧还草等工程。随着草原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恶化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由于草原生态本身比较脆弱,加上长期存在的草畜牧矛盾,草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草原生态修复措施 2.1?技术措施层面 草原生态修复首先应该对草原的退化情况、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原生物种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从改善土壤、促进植被恢复入手。对于土壤改良,可采用浅根翻、振动深松、切根等技术措施,甚至可引入昆虫、微生物(如蚯蚓、菌群)等来促进土壤改良[6-8];同时,地上部分则可采用封育、补播、施肥、清除毒害植物、防治鼠害等措施[9]。其中,采用围栏封育,可防止牲畜啃食和踩踏。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让草原生态系统能够逐渐恢复。这种低成本的修复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中。为进一步促进草原牧草的恢复,可补播草种。播种方式有人工播种、机械播种和飞机播种3种方式。目前,飞播草种在治理沙化退化草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對于草种的选择,周悦等[10]提出了利用本土的种质资源进行草原生态修复的对策,选择和培育耐干旱严寒、耐贫瘠、抗虫害的优良种质资源。目前,有的相关研究中心以及企业已经在进行着种质资源的收集,并对某些本土植物进行驯化,将驯化后的本土植物运用于草原的生态修复中。对于严重沙化的草地,在植物的选择上可采用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混播的形式。除此之外,在沙化严重的高寒草原,一种亲水反应型氨酯(OH-1A)为基础的材料措施,可有效减缓强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与肥料的蒸发,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保障环境[11]。?而对于在青藏铁路路域的高寒草原地区,铁路工程所造成的创面可选择植生袋技术进行修复,并且在植生基质中添加保水剂和有机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12]。 2.2?工程措施层面 在恢复草原植被的同时,也可以发展人工饲草料基地,提高人工草地的产草量。极度风蚀的草地上,建成了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周边草地植被也迅速恢复,示范效益显著[13]。这样在减缓天然草原放牧压力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饲草料。另外,何京丽[14]还提出了以草地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思路,主张建立水-草-蓄平衡的发展体系,完善草原区水利设施,利用水利建设满足用水,发展灌溉饲草料地。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工程中的大数据分析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了宏观尺度上的研究条件。利用GIS、GPS以及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搭建生态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草原生态数据的获取,生态受损情况的预测,生态修复技术资源的收集与共享,还可以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监测,通过“互联网+”为草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综合管理平台[15-17]。 2.3?政策措施层面 除了人工的修复措施和工程之外,草原生态也需要自我修复,禁牧、修牧、轮牧等政策性的管理措施为草原生态提供了修养生息的机会。草原禁牧能够对恢复草原植被、遏制草原退化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草原禁牧之后,为了保证草蓄平衡,使农牧民能够适应饲养方式的改变,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以奖代补、资金补贴等)随之跟进,为草原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1年以来,我国13个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的地区在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草后,随之根据实际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生态移民,发展高效集约产业,在保障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促进草原生态修复[18-20]。另一方面,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教育宣传,完善监管和责任追究政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21]。 3?不同退化类型的草原生态修复 对于草原的生态修复,单一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起一个综合的生态修复体系。根据草原的退化层度以及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上述提到的各个层面的修复措施也是相辅相成的。目前,草原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多是从不同层面入手,多管齐下、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草原生态环境制定系统的修复措施。 3.1?沙化、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 沙化及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的着重点在于对沙丘以及流动和半流动沙地的固定,固定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化学固沙[22]、物理机械固沙[23]、生物固沙[24]。固沙的同时,采取围栏封育、播撒草种、铺设枯草以及覆盖固沙网等多项措施组合的形式。 3.2?盐渍化草原生态修复 盐渍化草原的修复首先是调查草原的盐渍化程度、盐碱种类和土壤pH,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良修复。主要工作以土壤改良为主,除了常规的封育、松土外,常施加腐殖酸肥,施石膏。同时,再铺设枯草抑制盐分上升,种植耐盐碱的牧草[25-26]。 3.3?草原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修复 对于露天煤矿排土场的生态修复,目前已经形成了几种较为成功的典型模式,其中包括运用生物笆覆盖、坡面种植混合植物技术的生物笆模式[27];利用矿坑水进行灌溉,同时将开采、回填、覆盖表土以及植被恢复程序一体化,实现边开采边修复的覆土种植模式[28];将土石剥离后的顶层土壤(含腐殖质)用于排土场表层覆盖的模式,以及以建设生态经济林为特色的修复模式等。 3.4?地震灾区草原生态修复 草原的生态问题除了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的破坏之外,较大的自然灾害同样能够对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地震。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毁坏了大量植被,使得大面积的土壤裸露在地表,受灾区域的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地震灾区的草原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比较复杂。苟文龙等[29]针对汶川地震灾区的草原生态修复提出了系统的方案。按照植物群落草-灌-乔的植被演替规律,灾区的生态修复以草本作为先锋植物,采用草、灌、乔相结合的植被恢复方法。采取封育、补播等技术措施,植被恢复后,对于地势较为平缓、又无安全隐患的区域,根据植被情况可适度刈割或放牧利用[30]。 4?结语 通过草原生态修复的实踐经验和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草原的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修复工作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多方参与,共同协作;不仅需要技术支撑,也需要工程措施辅助,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因为草原的生态修复不仅只是简单的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更是涉及到整个畜牧产业的调整与转变,而最终目的是平衡好草原生态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维护好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带动地区的发展。由此可见,拓展草原生态开发领域,将生态修复与现代草业以及其他产业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如何以草原生态修复为基础,拓展草原生态产业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加文.继往开来?大力推进草原保护工作再上新水平[J].中国畜牧业,2018(15):56-58. [2]?武志杰.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退化原因与修复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3]?刘拓.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J].发展研究,2009(3):65-68. [4]?镡建国,庄玲.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J].草原与草业,2015,27(1):13-16. [5]?李瑞瑞.草原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7):37. [6]?刘亚玲,邢旗,王瑞珍,等,程磊.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探讨[J].草原与草业,2018,30(4):13-19. [7]?张旭,王宏,吴建军,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效果初探[J].内蒙古草业,2008(2):9-11,13. [8]?刘秉承.“蒙草式”科研:为草原换上美丽新装——记第五批“草原英才”工程蒙草公司退化、沙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创业人才团队[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1):46-47. [9]?王文浩.甘南黄河主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的修复思路[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6):29-32. [10]?周悦,刘博,龙春林.中国植物种质资源在草原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作用[J].中国草地学报,2016,38(1):111-115. [11]?张璐,荣新山,吴智仁,等.一种亲水反应型聚氨酯在高寒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18,32(S2):251-253,256. [12]?赵燕洲,薛春晓,杨印海.青藏铁路路域高寒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30(7):90-94. [13]?王明玖,邢旗,王君芳,等.草地生态修复工程与发展趋势[C]//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畜牧业协会,2016:9. [14]?何京丽.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99-301. [15]?付慧,白中科,张树礼,等.呼伦贝尔草原矿生态受损预测与修复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90-94. [16]?李旭.大庆草原生态保护与开发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8(4):71-73. [17]?樊俊梅,邢旗,纪大才,等.生态大数据在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草原与草业,2017,29(4):1-6. [18]?陈广宏.宁夏封山禁牧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7(5):12-14. [19]?王召明.草原区域荒漠化防治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J].草原与草业,2017,29(1):1-5. [20]?罗刚.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J].林业建设,2015(4):108-112. [21]?田晓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22]?赖俊华,张凯,王维树,等.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沙漠,2017,37(4):644-658. [23]?闫德仁.内蒙古防沙治沙技术与模式简述[J].内蒙古林业,2018(10):14-16. [24]?孟琳,赵雨森.生物固沙对土壤植被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5(6):38-41. [25]?朱虹,祖元刚,王文杰,等.盐碱地的植被恢复与盐碱地改良方法的评述[J].吉林林业科技,2007(5):14-21,27. [26]?韩微波,申忠宝,唐凤兰,等.我国利用耐盐牧草恢复盐渍化草地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9):32-35. [27]?李胜军,朝鲁孟其其格,等.“生物笆”技术恢复草原矿区植被的方法与效果[J].内蒙古草业,2011,23(4):19-21. [28]?成格尔,王明玖,崔向新,等.呼伦贝尔草原神宝公司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重建成效调查[J].草原与草业,2016,28(2):15-18. [29]?苟文龙,张新跃,李元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草原生态破坏与修复关键技术[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1):82-85. [30]?张新跃,李元华,苟文龙.5·12汶川大地震灾区草原生态修复与种草养畜恢复生产技术指南(一)[J].四川畜牧兽医,2009,36(11):33-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