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榆中县北山传统窑洞的更新改造研究
范文

    张京娟 魏太庆 景如意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窑洞建筑被遗弃,传统窑洞建筑正面临消亡。窑洞建筑的更新改造在解决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保护农业耕地、传承窑洞聚落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榆中北山传统窑洞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改造为例,分析现有窑洞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在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新改造的措施,为窑洞建筑探究新生之路。

    [关键词]窑洞;更新;改造;榆中县北山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1 窑洞分布现状

    榆中北山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大山深处,包括中连川乡、园子岔乡、上花岔乡、哈岘乡、韦营乡、贡井乡六个乡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民居形式以窑洞为主。其中园子岔乡域内的窑洞聚落占整个北山地区的23%;上花乡域内的窑洞聚落占整个北山地区的21%;哈岘乡域内的窑洞聚落占整个北山地区的18%;贡井乡域内的占17%,箍窑聚落主要集中在贡井乡和中连川乡,其中箍窑聚落占贡井乡域内窑洞聚落的65.4%,靠崖窑聚落占34.6%;中连川乡域内的窑洞聚落占整个北山地区的15%,其中箍窑聚落占中连川乡域内窑洞聚落的73.6%,靠崖窑聚落占26.4%;韦营乡域内的窑洞聚落占整个北山地区的6%。从6个乡域的窑洞聚落分布来看,窑洞聚落主要集中在乡域内偏远的冲沟两侧和丘陵地区。按照窑洞建筑形态差异,将榆中北山窑洞可以分为靠崖式窑洞和箍窑洞两种类型。

    2 存在的问题

    榆中北山窑洞建筑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大部分功能已出现老化现象。加之榆中北山地区黄土土质松软,加之保护不及时,损坏坍塌现象严重。面对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不愿意继续生活在窑洞里,部分移居城市,部分弃窑建砖瓦房。传统的窑洞建筑面临现代生活模式和生活节奏,已显现出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

    (1)窑洞靠山体建造,由于自然灾害,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危及居民的安全;

    (2)几口连在一起的窑洞,其导致窑腿之间土壤的抗拉性能差,一旦一口窑洞出现问题,其他窑洞均会受到牵连;

    (3)窑洞的采光较差,榆中北山窑洞大多数为靠崖窑,只有一面可以采光,并且窑窗的大小有限;

    (4)平面布局简单,功能单调,传统窑洞的布局缺少设计,很难满足日常需求,生活质量较差;

    (5)窑洞建筑的通风仅靠窑面一侧的天窗,且天窗开口较小,不能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通风不良;

    (6)传统木制门窗由于缺少油漆,又经过风吹日晒,表面已腐蚀变形。

    3 传统窑洞院落的更新改造措施

    在实地调研中对居住一对夫妻和已婚子女的一个院落提出改造措施。通过对院落和周围环境的勘察,以及了解老人和年轻夫妇对居住环境的的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如下的改造措施(图1)。

    3.1 院落平面布局设计

    在原有院落的基础上,对院落进行功能分区,室外空间分为前院、中庭、休闲娱乐区。在窑洞布局设计中,保留原来的3口窑洞,由于中间主窑空间较大作为老年人居室,因老年建筑的日照要求,针对传统窑洞采光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在窑洞进深的三分之一处采用玻璃天井,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形成室内与室外的对话关系(图2)。

    3.2 窑洞外立面形象改造设计

    结合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对檐顶、窑面及门窗进行设计,同时保留传统窑洞原有的基本格局和装饰,使窑洞建筑外立面的历史肌理感与现代简约风格有机融合。整体结构仍以夯土为主,采用农村普遍使用的旧红砖或灰砂砖,加上现代流行元素,勾勒出独特的建筑艺术特性(图3)。

    3.3 庭院空间改造设计

    在设计中,对整体院落空间重新进行调整,将厕所位置由原来的院落东侧调整到西侧的墙角处,院落东侧靠墙预留3-5m?的种植区,可种植居民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院落南侧地势较低,设计为草地,一方面收集院落的雨水,另一方面可种植树冠较大的树种,夏季可作乘凉。与主窑相对的中间院落作为会客区,形成交流空间,院落整体地面铺装采用分区设计,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材质铺地,铺地材料主要为红砖与砂石,材料的选取尊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图4)。

    3.4 老人居室空间改造设计

    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天然材料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天然黄土中适当地加入麦秸杆和石灰石等乡土材料。窑洞顶部采用天然的原木或者LED节能灯,在灯光照射下的木头纹理与室内整体的颜色产生自然美感。地面铺装采用青砖,不同的排列方式,勾勒出不同的形状。老人的居室装饰较为简朴,体现了农村老人节俭、朴素的性格特点(图5)。

    3.5 子女居室空间的改造设计

    在子女的居室空间改造设计中,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采用传统的营造手法,保留具有古典风格的柜体、木桌等家具。室内空间布局分为起居和休闲两部分,采光良好的靠窗区域为土炕,其余部分空间为日常生活区。在室内装饰方面,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炕围子油画等装饰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图6)。

    [参考文献]

    [1] 宦烨晨.陕北传统窑居村落乡土景观分析与保护发展研究——以米脂杨家沟村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 郭巍巍,凌士义.豫西地区靠崖窑洞的再生及改造更新研究[J].美术与设计,2016(02).

    [3] 高鑫玺.窑洞的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杂志,2001(04).

    [4] 侯继尧,王军.中国窑洞[M].河南科技出版社,1999.

    [5] 黄兆成,徐宁.黄土高原生土窑洞民居改造设计研究——以山西平遥横坡村生土窑洞民居为例[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06-15.

    [6] 李建勇.陜北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形态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刘丹枫.绿色建筑分析之中国传统窑洞民居[J].科建原园地,2017(28).

    [8] 李芳.传统窑洞民居聚落保护与再生利用设计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9] 孙迪.传统窑洞的当代生态化设计改造策略[N].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7-10-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