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范文

    秦锦清

    [摘要]人才缺失已成為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突破人才瓶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实现农村教育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乡村振兴的需求矛盾凸显,存在着“歧视”思想浓厚、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内容教法落后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与投入;二是要实行产教融合,调整地区专业布局;三是要提高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是要改革教学,加大实践实习比重。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与队伍建设是重要保障。人才问题的解决,必须久久为功。乡村振兴首先要乡村人才兴,乡村人才兴必须要农村教育兴,农村教育兴必须要农村职业教育兴。必须大力解决农村职业教育中的问题,以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的振兴。

    1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意义

    1.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振兴农村教育

    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82.4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13%;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92.5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10%。高职教育方面,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753.59万人,其中高职(专科)生1104.96万人,占比40.13%。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高达80%以上,高等职业在校生农村学生比例也高达60%以上,为在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1.2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

    扶贫必先扶志,同时必须扶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产业的发展最为紧密,“教育改变命运”、“职业教育有助于减少贫困”的理念,早已被历史与实践所证明。对农村贫困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使其尽快掌握所需的一技之长,更好地进行就业与创业来摆脱贫困。

    1.3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产业人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意文化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诸多产业将在农村蓬勃发展,这不仅需要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众多其他的非农业产业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农村产业的兴旺与发展,因为农村职业教育是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劳动者、初高中级技术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一体的教育。

    1.4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实现乡风文明

    长期以来,农村一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与陈规陋习的“自留地”,农民被认为是保守落后、文化素质低下的“代名词”。这已成为阻碍乡村振兴与扶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贫困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反观,富裕农村的人素质都比较高,乡风都比较文明。可见,经济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因此,乡村振兴不仅在于经济的振兴,还在于文明的振兴。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在于让农民能够创造更多物质收入,还能开阔他们眼界,提升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

    2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职业教育的问题

    2.1 “歧视”思想浓厚,地位不够重视

    受传统观念影响,政府、社会与民众都对职业教育带有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职业学校就是差学校、差生的学校的代名词,认为中等教育不如普通高中教育,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有学历与能力歧视。具体表现在招生录取方面,把分数较低的学生留给职业院校;经费投入方面,职业教育经费完全无法与普通教育相比;升学制度方面,阻碍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转化通道;就业方面,社会上的组织与公司也只认学历不认能力,优先录取普通教育的学生。由于以上“不公”待遇,导致几年来职业学校招生数量不断下降,职业学校的学生也缺乏自信心。

    2.2 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地区专业失衡

    从职业院校分布情况来看,地区分布严重失衡。中等职业院校大都集中在地级市或省会城市,县乡一级数量非常少。以黑龙江为例,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共237所,而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只有82所,占比34.60%,其他155所都在市区。高职院校一半以上都集中在省会或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数量非常少,更别论县乡城镇。这也导致诸多职业院校照搬普通教育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于城市的需求为办学方向与定位,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类、财经类、土建类、制造类、文化教育类,这与农村产业所需专业相距甚远。

    2.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亟待提升

    2017年全国高中阶段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61.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77.4万人,生师比为13.4 : 1;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却只有83.9万人,生师比19.6 : 1,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才占30.0%。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共244.30万人,其中本科院校共有177.23万人,占比73.55%,高职(专科)院校却只有66.95万人,占比27.40%,教师数量占比与学生数量占比完全失衡。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师数量规模上,与普通教育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2.4 内容教法比较落后,实践实习缺乏

    由于诸多教师缺乏实际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专业实训、动手操作方面非常薄弱。加上政府投入不足,诸多职业院校缺乏相应实训的硬件设备。同时政府尚未出台鼓励企业与相关用人单位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实践实习的政策与措施,企业与用人单位缺乏接纳学生来实践实习的积极性,导致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加之专业并非与农村产业相关,所以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轻能力,以知识教育为主,技能教育为辅;课程内容上,知识陈旧,与农村的产业毫无关联;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实践,以课堂教育为主,实践实习为辅,诸多实践实习非常形式化。这些都与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导向的办学目标完全背离。

    3 鄉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与投入

    缺乏农村职业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培养与输送,乡村振兴将成为一句口号。政府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科学制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在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加以重点支持与保障。首先,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调整办学定位与服务方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实训设备;改革现行职业教育体制,在招生对象、招生批次、升学通道打通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社会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加以批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职业学校;出台相关优惠奖励政策,鼓励农村相关产业用人单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实习。

    3.2 产教融合,调整地区专业布局

    推动产教融合是提升定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更有效地服务产业的主要方式。政府要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制定灵活的农村职业学校设置制度,农村职业学校也制定灵活的专业调整制度,以适应农村产业的发展与调整。在农村特色优势产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阶段、现有规模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设置相应数量的特色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与专业,培养特色优势产业的特色人才,为该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与扩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补给。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个农村地区未来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提前设置相应的农村职业学校,引进师资与课程,为该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前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

    3.3 提高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合理的教师结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永远是办好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农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农村职业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下大力气解决教师总体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是要根据学校专业和课程的需要,大力引进农村产业企业中的各类人才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向政府要政策与经费,提高教师队伍的待遇,保证不低于公务员的标准。同时以“双师型”教师为标准与导向,改变现行的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二是加强农村职业学校非“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通过与农村产业行业的合作单位实习的联合培养方式,培养现有的非“双师型”教师,提高他们的相关产业行业的工作经验与技能,尽快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要求。

    3.4 改革教学,加大实践实习比重

    按照职业教育的本质定位与农村产业人才的素质能力相关要求,改革落后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充分相信并尊重“双师型”教师,加大农村实习比重。大胆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与教法,走出书本与教室,走向农村与实践,可以把诸多课堂安排在农村产业的一线,可以在农村企业,也可以在农村田间地头,由“双师型”教师现场教授与演示。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现场学习与操作,掌握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改革学生的评价考核制度,建立以职业道德、心理品质与能力为主,以职业知识为辅的学生评价原则与标准,建立多方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教育概况—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中国政府网,2018-10-18.

    [2] 高林,李春鹏.黑龙江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8(10):73-74.

    [3] 谢华,王成端,孙山.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四川省的个案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25):54-54.

    [4] 唐智彬,刘青.“精准扶贫”与发展定向农村职业教育—基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7):82-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