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议马铃薯的种植与管理
范文

    张殿喜

    马铃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食物,它既可作为蔬菜,又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加工成粉丝或淀粉,其营养价值也被一些营养学家们推崇。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似乎并不复杂,因为几乎在任何一个乡村的房前屋后和庄稼地里,都会看到马铃薯的影子。但如果想把马铃薯种植好,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学习和掌握一些马铃薯的种植与管理知识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1、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1)品种的选择

    马铃薯的品种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的生长及产量的高低,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是马铃薯种植的重要环节。选种时应首先选择没有出现退化的种薯,而且还要考虑抗病强、早熟的品种。因为马铃薯的生育期比较短,早熟品种有利于马铃薯在较短的生长时间里完全成熟。选择适宜的品种,可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对种薯进行处理

    为缩短生长时间,应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催芽的方法是用福尔马林溶液或赤霉素溶液浸泡20分鐘左右,捞出后再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进行消毒,晾干后将种薯块铺放在催芽床上并用湿润的沙土覆盖进行催芽,当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从催芽床上取出放在阴凉的地方,滤化2天后避开中午时间进行栽种。

    (3)选择适宜的土壤

    应将马铃薯种植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而且是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便利的地块,因马铃薯更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酸碱值应低于6.8、高于4.8,在碱性偏高的土壤中种植,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率较高。应注意的是,要避免马铃薯连作,连作可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前茬为谷类、玉米等作物时,可以放心栽种。

    (4)栽种方法

    栽种前应先进行整地,对土壤进行一次深耕,深度至少在20厘米,然后将土壤按照宽80厘米、深8厘米起垄,栽种时采取单垄双行的方式栽种,株距20厘米,行距10厘米,每亩地栽种4500株即可。栽种时应确保芽朝上,栽种后覆盖5厘米厚的土并压实,栽种时间早的话应覆盖地膜,芽顶膜后,将地膜划开。

    2、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需肥特点

    马铃薯具有喜肥的特点,对肥料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要注意做好施肥管理,以确保马铃薯获得高产。在进行马铃薯的施肥中,最好采用有机肥,化肥作为辅助使用,重点是施好底肥,适时提早施用追肥。有机肥具有肥料营养丰富,可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培肥地力等,有助于植株根系发育和膨大马铃薯块茎,增加马铃薯产量。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开花期是需肥量最大的时期,此时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应抓住时机进行追肥,有利于肥料快速分解,肥效充分发挥。

    (2)施肥量

    在施用底肥时,每亩需施2000公斤有机肥,4公斤的尿素,12公斤的磷肥,15公斤的钾肥。因有机肥肥效发挥的速度较慢,所以应适当适用化肥进行辅助。氮、磷、钾三元素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大,钾肥需求最大,氮肥次之。

    3、马铃薯的田间管理技术

    (1)苗期

    马铃薯栽种后的30天内即可出全苗,此阶段即为苗期。管理主要是进行培土、除草和追肥,以利于保持地温,促进植株根系的生长。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2)花蕾期

    马铃薯开花阶段亦即花蕾期,应视干旱情况补充田间水分,并进行中耕培土,为植株根部保温。同时再次进行一次追肥,每亩追施钾肥10公斤、尿素6公斤。在此期间可选择将花蕾剪除,避免养分过多消耗,重点促进块茎的发育。

    (3)结薯期

    结薯期指的是花落后的阶段,包括结薯初期和块茎膨大期两个阶段。结薯期管理应以避免植株徒长为主要内容,块茎膨大期间尤其要避免植株徒长情况的发生。因为结薯期对肥料的需求量比较大,可采用喷施叶面肥的方式进行肥料养分补充。可采用氮磷钾三元素,以钾肥为主,进行适当的混合配比,溶解成液体肥进行叶面喷施。结薯期还应注意将土壤水分保持在75%左右,为植株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营养条件。

    4、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分为叶片染病和块茎染病2种。发生在叶片上时,会在叶片上形成黑褐色圆形的有同心轮纹的病斑。当田间的湿度过大时,叶片的病斑上会生出黑色霉层。严重发病时会导致叶片逐渐干枯,植株枯萎致死。发生在块茎上时,块茎上会产生深褐色圆形病斑,表皮下有褐色干腐。田间湿度过大时,会加重病情并引发快速传播。

    防治方法是,应加强马铃薯的田间管理,注意避免重茬种植,至少要达到3年以上的轮作。发病后可选用百菌清、杀毒矾、代森锰锌等药液进行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喷3次即可。

    (2)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以染病部位分为叶片疫病和块茎疫病, 叶片染病后其尖叶缘会出现青褐色病斑,田间湿度过大时会扩大病斑并产生白色霉状物,主要产生在叶片背部。块茎染病时初期块茎会出现褐色的较大的病斑,表面出现凹陷状态,茎块表皮下逐渐发生腐烂。晚疫病严重进可导致植株死亡,块茎腐烂,减产高达30%左右。

    防治方法是,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并移出田间进行销毁处理。在发病初期可采用克霜氰、安克·锰锌兑水制成药液进行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喷3次即可。

    (3)疮痂病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对块茎产生为害,导致马铃薯表面生出褐色斑点、凹凸不平,对质量产生影响。

    防治方法是,增施有机肥,高起垄,浇水时量少次多。出苗后用中生菌素兑水制成药液灌根施用。

    总之,在马铃薯种植与管理中,应严格按照农艺标准,抓好种植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高产优质。

    (作者单位:164007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8 21: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