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强筋小麦—郑麦7698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 |
范文 | 司国春 赵玉策 一、模式概述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内,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5~15.9℃,年降雨量在800~11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839.9毫米,全年无霜期222~241天,日照时数2053.7小时。南阳大部分耕地比较平坦,土壤类型以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为主,蓄水保肥性能较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南阳小麦生态区域属于黄淮冬麦南部片区,可以种植优质强筋麦、中强筋麦、中筋麦和弱筋小麦。 南阳小麦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现常年种植面积800多万亩,是全国16个小麦主产区之一;南阳市地处东西、南北过渡地带,市场区位优,流通渠道畅通,粮食产品购销两旺。南阳市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决策部署,不断探索优质麦种植结构调整,探索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专收途径,召开了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专收产销对接会,不断提升我市小麦生产水平。 我市在小麦生产技术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由于我市所处地理位置,在优质麦区划中处于劣势地位,优质强筋麦和优质弱筋麦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桐柏县适宜种植弱筋小麦但未充分利用,品种利用导向不突出。二是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旱作区面积大,遇干旱雨涝抗灾能力弱,小麦生产抗逆技术不能充分利用。三是播种技术相对落后,有较大面积仍使用传统的20厘米等行距播种机具播种,小麦宽幅匀播技术和和旱作区、保护性耕作区机械防缠绕沟播等先进技术推广较慢。四是除草剂等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尚未普及,除草剂等农药产生的药害时有产生。五是肥料科学使用技术推广应用缓慢,肥料主要是基施,追肥施用方法主要是撒施,肥料利用率低并产生污染;有机肥、菌肥等绿色生产肥料施用比重低。 二、示范效果 1、示范规模 根据河南省农技总站《关于做好2018-2019年度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示范的通知》(豫农技总〔2018〕25号)精神,示范田安排在南阳市高标准良田建成区——宛城区汉冢乡示范面积400亩。 2、开展情况 (1)示范材料及示范技术要领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国审麦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强筋品种,分蘖力较强,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抗倒性中等,株型较紧凑,穗多穗匀,熟相较好。 计划1年完成。示范田安排在南阳市高标准良田建成区——宛城区汉冢乡示范面积400亩。主要展示优质品种+规模化种植+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耙压+机械播种+增氮稳磷补钾+前氮后移+后期控水+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期收获等技术模式,初步集成我市优质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我市优质麦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 (2)实施进度 9月,完成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示范用地的选定规划、示范材料的购进等工作;10月,完成示范播种工作;11月~12月,完成小麦冬前管理工作;次年1月,搞好越冬期管理;2~4月,搞好春季管理;5月~6月,做好灌浆、成熟期管理及测产验收。各期按照要求做好测定项目调查和记载。 (3)保证措施 ①组织措施。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以南阳市农技站胡银庆站长为组长、宛城区农技中心主任张国松、市站科长秦振栓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及协作县区中心(站)主任(站长)为组员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搞好项目规划、设计、管理协调、宣传、财务等。 ②技术措施。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技术小组技术小组具体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订、开展试验研究、技术指导、技术操作和技术培训等。 ③观摩、抽查 ? 建立观摩、抽查。组织专家组对各试验示范项目区进行观摩、调研,以了解项目落实进度、效果、质量,总结交流经验、亮点、特色,查找不足,解决问题。 ④验收。做好验收工作是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促进项目建设按照方案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确保项目建成后能达到合同、方案等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4)成本效益 产出目标:示范田比周围大田亩产增加5%以上,粮食生产成本降低不低于5%,生产出的粮食达到国家粮食收购标准。 效益指标:示范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亩平均降低不低于2%,辐射带动周围粮食生产面积达到试验示范田面积10倍以上,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达到100人次以上。 满意度指标:通过召开观摩会,组织示范区及其周边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观摩交流,从而实现技术集成化、本土化、实用化,为小麦生产向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满意度指标达到较好水平。 三、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增施有机肥料、减施化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2、全程关键技术 (1)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 (2)规模化种植:示范田安排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积400亩。 (3)精细整地 播种前机械整地,连续2~3年旋耕的要采用机械深耕(松),要求深耕(松)25厘米以上,深耕(松)后旋耕2遍。有机、无机等基肥随整地施入,采用机械施肥。旋耕后耙压,达到上虚下实、地平无坷拉。地下害虫严重的可整地前撒施土壤处理剂进行防治。前茬是玉米的,应秸秆还田,要求做到““切碎、撒勻、深埋、压实”。 采用小教种植,教宽4.5米,利排利灌,减轻农业灾害,方便田间管理。 (4)适期适量播种 机械播种,做到足墒播种,有条件的可使用宽幅匀播机或沟播机播种,一般播深以3~4厘米为宜。播后及时镇压,弥合土缝,塌实土壤。10月上、中旬播种,一般播期可定在10月20日,播量每亩10公斤。 (5)科学施肥 以“增氮稳磷补钾”为原则,实施前氮后移,强化后期补氮、钾。 整地前进行测土化验,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确定施肥比例和施肥量。每亩地增施商品有机肥80公斤。全生育期总氮量中高产田可采用底氮50%,拔节后期追氮50%。注意底施硫肥(硫酸锌1公斤/亩)。灌浆前期、中期,每亩用尿素1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 (6)科学灌溉,后期控水 ①适时冬灌 若土壤墒情不足,可实施冬灌。冬灌时间以平均气温降到3~4℃,日消夜冻时浇越冬水为宜。对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对冬前群体小、长势弱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 ②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因墒浇水 拔节期看墒随追肥浇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若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应浇水。若挑旗期墒情较好,应推迟到开花期浇水。后期控水,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浇灌浆水,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7)合理化控 对于植株偏高偏旺、返青期群体超过100万/亩的麦田,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措施,以防倒伏。用壮丰安30~40毫升/亩或10%多效唑粉剂40克/亩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 (8)病虫草害绿色统防统治 示范田病虫草害实施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统防统治,使用农药减量增效助剂(激健、有机硅、甲基化植物油等)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农药施用量降低不低于2%。 ①药剂拌种,杜绝白籽下地。使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或噻虫嗪等农药复配拌种,并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脂、碧护等药剂一起处理种子,一拌多效。 ②注意田间杂草的发生,及时进行中耕或化学防除,化除以冬前为主,返青后拔节前为辅;防治小麦纹枯病,可用井岗·腊芽菌或井岗霉素(井岗霉素A)等;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防,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等;重点做好赤霉病预防,可选用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等。 (9)去杂保纯 杂麦的混入会明显降低专用小麦的加工品质,要把好田间去杂关,确保商品粮纯度达到95%以上。 (10)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机械收获。此时小麦的长相为茎秆全部黄色、尚有弹性,叶片枯黄,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 四、注意事项 为了使示范工作能顺利实施,要在关键农时季节,项目负责专家要深入示范基地指导农户和新型主体落实关键技术,以防范化解生产风险。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种植地块要确保成方连片,要有灌溉条件,便于生产管理、病虫草害统防统治,以利于提高粮食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肥料使用避免人工撒施,要采用机械施肥,一是降低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二是肥料施用均匀。拔节期追氮避免撒施,要利用追肥设备沟施入土壤。 3、视墒情,不浇灌浆水,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后期降水较多注意排水降漬。 4、该品种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要注意防治。抽穗至灌浆期适时搞好“一喷三防”。 (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