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学科与古诗词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
范文 | 摘 要:新基础教育改革提出课程融合,要打破学科森严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并且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可为其他学科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本文针对当前课程融合改革现状,引出了 “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以古诗词为例)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 古诗词 融合 实践 教学模式 思考 本文针对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支持的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学科与传统文化的相互碰撞,是落实新课改中课程综合化,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有利条件。 一、课程融合的定义 课程融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课程整体中去,但以其中一个学科为主体,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其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 二、信息技术学科与古诗词融合的意义与现状 本文针对的是落实新课改中课程综合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当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改革活动,并在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古诗词有效融合”的课例或者教学模式却发现很少。由于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所限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极少出现过古诗词有效融合的案例。而笔者作为普通的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古诗词的狂热爱好者,还擅长撰写古诗词。为“信息技术学科与古诗词融合实践与思考”提供了有利条件。[1] 三、信息技术学科与古诗词融合的实践 1.创设“诗意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环境 我国古代就有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情景教学,这是成功运用情景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为笔者创设“诗意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环境提供了借鉴。由此,在信息技术课堂四周挂着古诗词,次第播放古诗词音视频,为构建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创设了环境。[2] 2.教材分析,找出有效融合的古诗词课例 教材的分析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笔者依据教学大纲内容并参阅相关融合的案例,找出与之相符合的教材。比如四年级上册“上网查找资料”“留住网上精彩”“制作特色贺卡”“制作校园小报”及综合活动课“创作专题小报”等都可以与古诗词进行有效融合。[3] 3.学生分析,发现有效融合古诗词的对象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可以提高教学的融合效率。比如“制作特色贺卡”依据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感恩母亲,有效融入古诗《游子吟》来展开教学。[4] 4.构建“信息技术学科支持的学科融合”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不管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也都是有模式可循的,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现笔者以“幻灯片里话诗词——PPT综合运用”为例,以下简称“PPT综合运用”谈谈融合模式的实践效果。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创设教学情境,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使其产生主动积极建构性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如“PPT综合运用”,教师先播放学生刚学过张志和的词《渔歌子》的视频,要求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思考《渔歌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哪些画面?由此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以古诗词为媒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主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的合作精神,当然也存在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合作不主动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针对教学重难点,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根据“PPT综合运用”重难点,教师课前选出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特点分配任务,进入主题教学,规定学生交流创设《渔歌子》画面主题内容的时间,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创设作品”等操作。最后,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以及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信息技术课堂与古诗词融合的思考 笔者在“信息技术学科与古诗词的融合”中也有一些学科融合的思考。 第一,主体地位的把握。本文中的有效融合是指以古诗词为媒介的自然参与和介入,不能喧宾夺主,在于增进学习的有效性,及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课程融合的初期就误入歧途,不知不觉中把古诗词的教学变成了主体地位。结果,忽略了信息技术学科才是真正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因此,学科融合有统整,有主次,更有主导学科的个性和特质。 第二,优选媒介主题的把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优选与学生相符合的主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PPT综合运用”这一课,优选了学生刚学过的《渔歌子》为主题融合。让学生在欣赏《渔歌子》强烈的画面感中,通过综合运用所掌握PPT工具呈现《渔歌子》的画面。但如果主题把握不准,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结语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在迅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努力在尝试各种方法。本文中“信息技术学科与古诗词有效融合”的实践与思考,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与思考,有一定的课堂实践意义,但也还是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冯霞,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学科教学融合研究—以初中地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张德英,高中地理教学科技联系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崔立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8. [4]邵丹.高中化学中学科知识融合拓展教学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簡介 胡翠娜,女,深圳市龙华区信息技术教师,文学爱好者,曾有古诗词作品和散文刊登于各级诗刊或报刊,是深圳市楹联学会会员和发起人之一,是全国子曰诗社社员,深圳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龙华区作家协会会员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