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高级汉语熟语课教学设计
范文

    杨程

    【摘要】本研究是针对中高级汉语班进行的专门的汉语熟语课教学设计,旨在提高留学生汉语熟语水平。

    【关键词】汉语熟语;教学原则;教学展示;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及原则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汉语熟语的含义、用法;学生对汉语熟语中所包含的文化现象、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汉语熟语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

    1.注意汉语熟语的音、形、义的全面掌握;2.注意与学生母语国家熟语的对比学习;3.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活动;4.重视汉语熟语的语境教学;5.注意汉语熟语的结构、语法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二、教学示例

    基于集合式词汇教学法的指导,我们在此章中将选取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教学示例。按照标准课时,即两课时,共计90分钟。以下展示一个课时的内容。我们选取集合中“和情绪有关的”一组作为教学内容,共4个熟语:垂头丧气、热泪盈眶、咬牙切齿、脸红脖子粗。以下为教学示例:

    (一)导入(10分钟)

    1.用PPT展示有关“垂头丧气、热泪盈眶、咬牙切齿、脸红脖子粗”的图片。(图片旁无熟语注释)

    2.提问学生,什么情况下你们会有这些表情、动作?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1)有关“垂头丧气”的图片,情绪:失望。(2)有关“热泪盈眶”的图片,情绪:感动、激动、悲伤。(3)有关“咬牙切齿”的图片,情绪:生气、愤怒。(4)有关“脸红脖子粗”的图片,情绪:生气、不服气、激动。

    (二)展开(35分钟):意义、用法讲练

    1.教师结合图片,解释成语每个部分的意思

    A.垂头丧气

    a.垂头,低着头;丧气,不精神。低着头,精神不振。形容因为失败、挫折造成的失望的情绪。

    b.用法:(1)别那么垂头丧气;(2)看起来垂头丧气的;(3)他垂头丧气起来。

    c.提问学生:什么情况下你会垂头丧气?当你看到你的朋友垂头丧气,你会怎么劝你的朋友?

    d.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造句。如:你不要这么垂头丧气,事情总会解决的;你这样垂头丧气,下午怎么考试呢?

    B.热泪盈眶

    a.热泪,形容刚刚出现的泪水;盈,充满;眶,眼眶。形容 感动或非常悲伤,有泪水快要流出来。b.用法:(1)感动得热泪盈眶;(2)我热泪盈眶。c.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会让你热泪盈眶?你觉得男人应该经常热泪盈眶吗?引出中国俗话“男儿有泪不轻弹”,讲述在古代中国,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状况。d.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造句。如:在参加妹妹婚礼的时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C.咬牙切齿

    a.咬牙,咬着牙,切齿,咬紧牙齿。多形容非常痛恨、愤怒的时候的表现。b.用法:(1)恨得咬牙切齿;(2)咬牙切齿地说/看着。c.提问学生:你们会对什么样的人恨得咬牙切齿?你们被人偷过东西吗?你们对偷你东西的人有什么感觉?

    D.脸红脖子粗

    a.脸红,脸变成红色,脖子粗,脖子变粗。多在争吵时使用,形容人的情绪很激动。b.用法:吵/争/憋/得脸红脖子粗。c.提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人会“脸红脖子粗”?说说你们见过的情景?d.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造句。如:(1)昨天在街上,看到两个人吵架吵得脸红脖子粗;(2)他看起来非常生气,已经是憋得脸红脖子粗了。

    2.通过语境练习熟语用法和搭配

    A.让学生看图猜词并造句

    配图:

    ·一个人刚刚被老板辞退,抱着自己的办公用品低着头叹着气。(如他看起来垂头丧气的)

    ·一个明星拿着奖杯在颁奖台上,很激动。眼睛里含着泪水。 (如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一个人咬着牙、满脸仇恨地盯着另一个人看。(如他咬牙切齿地看着他)

    ·两个人在市场吵架,吵得很激烈,满脸通红。(如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

    B.根据对话,用上面4个熟语填空

    第一题:a. 张明今天怎么了?看起来( )的。(垂头丧气)b. 听说他昨天失恋了。

    第二题:a.丽丽说话很直接,你别介意。b.对啊,昨天因为一件小事就和我吵得( )的。(脸红脖子粗)

    第三题:a.昨天看电影的时候,很多观众都被电影情节感动得( )的。(热泪盈眶)b.是啊,我也差点哭出来。

    第四题:a.我现在真是恨她恨得( )。(咬牙切齿)b.是啊,她真不该在老板面前告你状!

    三、教学思考

    1.運用情景法和多媒体,引出学生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理解熟语的意思。2.根据理据法,解析成语每一部分的含义和结构,让学生能够对成语整体把握。3.通过补充近反义词,可以复习学习过的成语。加深新词的印象。便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姚锡远.熟语学纲要[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

    [3]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4]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5] 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廖建玲.国际汉语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