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林丽 胡莹宏 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中存在单一、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而且具有普遍性。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合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就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寻找一种比较适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符合时代新要求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一主多副”教学模式。 一、“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界定及特点 1.“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界定 “一主多副”教学模式中的“一主”是指在一堂课中只安排一项主教材(必修教材),即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多副”教材是指在每节体育课教学中尽可能地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若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选择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客观实际,或是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体育游戏、乡土教材等。每项副教材(选修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基本上代表着一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而定的。 2.“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主多副”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一节课中安排两项内容或者更多内容的传统做法,“一主多副”教学模式具有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多,体育项目多的特点,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锻炼兴趣,就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多种技能,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教学顺序主次分明,先主后副。在前半堂课(20分钟左右)时,学习主教材,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在后半堂课时,以多项副教材为主,进行小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组织过程 依据教学大纲进度、教材内容和学校实际安排的主教材(必修教材),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选择一次课、一周课或一个单元的副教材(选修教材)内容。 主教材(必修教材)教学分组是依据学生性别、兴趣或学生总数进行。副教材(选学教材)教学是依据内容数量和学生兴趣需要进行分组,以副教材确定教学的组数,每个组一般情况下不受人数限制,如果采用男、女分班的体育课教学,总人数在30人以下的教学中,可不分组先上主教材,后上副教材;如果超过30人,可把总人数分为两组,一组学习主教材,一组学习副教材,而副教材教学再按教材的个数进行兴趣分组;如果采用男女合班教学,将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其中一组学习主教材不再分组,学习副教材的学生根据副教材数进行分组,两组在达到规定的学习时间后进行轮换。主、副教材学习轮换,由教师统一指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调动(见图1)。 图1 教学分组时间轮换顺序 2.“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课堂范例 课堂范例:高一年级,授课内容:主教材——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副教材——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课的开始部分,在主教材授课前,安排8分钟的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把一般性准备活动转变成为篮球专门性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使准备活动与主教材紧密结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和趣味性。 在主教材——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完整动作示范,接着教师进行讲解,把复杂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要领提炼浓缩为一句话,即:“一大二小三高跳”。这种口诀化讲解,学生听得懂,记得牢,符合精讲多练原则,效果较好。然后学生分组练习,老师纠正指导,学生演示比较。学生练习15—20分钟后,把剩下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中任选一项,学生有了自己选择教材练习的权力,就可以自由组合,选择练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全面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圆满完成了课的教学目标。 三、“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副教材),应考虑到运动化的继承、民族传统体育和生活娱乐体育的纳入,以及因地制宜的乡土教材和运动性教材的改造。 2.教学组织上,要克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讲少练的现象,变过去的过分统一,转化为自主、灵活的组织教学。 3.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的个性需要,将教法、学法、练法、做法有机结合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内容传授形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逐渐养成运动的习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发展和应用,从而获得相应的体育运动能力。 四、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体育课教学改革,“一主多副”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圆满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结构合理,组织严密,教法得当,重点突出,师生互动积极,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课堂上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基本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教学局面,值得大家相互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司宇.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研究经验选登.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苏伶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4]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赵宏.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