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花钟》教学纪实与反思 |
范文 | 刘辉 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4.借助关键语句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理解“花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难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流程: 一、开篇导语,初识要素 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 导语:看!这是本单元的“篇章页”。我们来看看上面部分。 “看,花儿在悄悄绽放。听,蜜蜂在窃窃私语……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 这些内容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下半部分提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它承接了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师:知道了单元要求,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更明确了。 师:同学们,看看时钟上的指针,我们开始上语文课吧! 二、课文教学,落实要素 (一) 悄然入情,赏花钟 1.情境: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同学们,这么多的鲜花一朵比一朵美丽,一朵比一朵芬芳,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 2.导入:知道吗,这些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鲜花除了可以观赏,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蕴藏着许多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探索一下。一起学习第13课花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优美的图片和视频,认识不同的鲜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1.学生自主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师: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边读边思考:什么是花钟? 2.請学生说说什么叫“花钟”。 师:课文里告诉我们什么是花钟?(就在第三自然段。) 师:原来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组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依次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3.“花钟”有什么作用呢?(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大致”不是准确时间。 “大致”这个词看似表达意思比较模糊,但恰恰客观反映了事物的真实状态,也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课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花钟的神奇,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入境入情,品花钟 师:美妙神奇的“花钟”上有哪些花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给我们介绍的呢?(第1自然段。) 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吧。 默读要求:边读边圈出花的名字。数一数一共描写了几种花? 开放的姿态是什么样? 1.识花名。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花?分别说一说这9种花的名字。 我们的语文书里,不仅仅用文字为我们介绍这些花的美丽,还藏着这些美丽的花呢?你们发现了吗?(出示:语文书上插图。) 请同学们大声读出这些美丽的花的名字吧! 2.赏花开。 (1)串词。 师:在这些鲜花的簇拥下,花钟更加独特美丽。课文是怎样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样子千姿百态的? (2)赏一赏。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花开的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相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花开的样子?仿佛看到什么? 课件:万寿菊欣然怒放。 评价: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的呢?(高兴、愉快。) 师:哪个词感受到高兴呢? 师:欣然指愉快的样子。 “怒放”是什么意思呢?“怒”—“发怒”。万寿菊真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开放时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吗? 师:理解词语时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我们发现字典中“怒”有三个义项。在这个词里,哪个义项更准确呢?对了,气势胜。 欣然怒放:在这里指万寿菊愉快地盛开。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师:花儿很高兴地一下子盛开了,能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身边的人听吗?我们要开心、快乐地读。 师:听出来了,这朵万寿菊正努力地绽放着,开得很美。 (播放鲜花欣然怒放的情景,请男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来读。) 课件:昙花含笑一现 师:你知道昙花能开上多长时间吗? 昙花享有“月下美人”之称。花瓣静静展开一到两个小时就开始枯萎,它的花期只有短短的3到4个小时,而且是在夜里开放,所以真的不容易让人欣赏到。快把你现在的感受读出来吧! 师:好一朵害羞的昙花!是啊,昙花开花的时间十分短暂,我们可要抓紧时间欣赏哦!请女孩子们读。 课件: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学生做吹喇叭状。) 师:花还会吹喇叭。真可爱!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叫你们快点起床呢!你再来吹吹小喇叭,读一读这句话! 大家一起高兴地来吹吹小喇叭!(生齐读。) 课件: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生:绽开了笑脸。(女孩子把小手托在下巴上做笑脸状。) 师:你都带着表情读,真好!能不能再带着动作读一读! 师:多美啊!全体女同学都来笑一笑!女生齐读。 (区分:艳丽和淡雅。) 师:你知道哪一朵才是蔷薇吗? 是呀!艳丽就是颜色非常鲜艳,美丽的意思。什么样的人愿意穿艳丽的衣服?(开朗、自信、活泼的人)想象着这些自信开朗的人,我们也笑着读一读! 蔷薇花的颜色多么艳丽,多么浓烈呀!快绽开你的笑脸,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吧! 课件: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生: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一男生边读边慢慢张开双臂)。你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吗? 师:咱们上课好久了,是不是觉得有点累了,我想像月光花那样舒展一下我的身体(教师做舒展樣)。哦,好舒服啊!学习工作了一天,在月光下,伸伸懒腰,放松一下,我们带着感受读一读! 男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像它一样也舒展一下自己的身体。请男生齐读。 课件:睡莲从梦中醒来紫茉莉苏醒过来 生:从梦中醒来。(一学生作睡梦状。) 师:嘘!睡莲花醒来了,一二两组小朋友一齐轻轻地来读一读。 生:苏醒过来。(一学生惊喜地读着这一句。) 师: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个小朋友,你刚才读这一个短语时很惊喜,带着这份惊喜,一齐来读读这一句。 (3)读一读。 师: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呀,他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现在我们分别找几个同学当这些花,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回味着花朵争奇斗艳的情景吧!(分句朗读。) (4)比一比。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还有两种花,课文好像没有写出它们开放的样子。(午时花、夜来香)它们显得那么暗淡。 我们也像作者那样,写写它们的开放? 作者是怎么写花的开放写得那么美的呢? 总结写法:用拟人、抓特点 作者都抓住花的什么特点写的呢?(颜色、形状、开放的姿态。) (5)补一补。 辅助:午时花和夜来香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吗? 师:其实这两种花的名字里其实都藏着它们的特点? 比如:午时花,它一定在什么时间开放?(中午。) 中午时间,骄阳似火,它会怎样的开放呢?(勇敢地仰起自己的笑脸)瞧!把植物的特性和人的品质联系起来,又有人情味,又突出花的特点,说得可真不错! 带着这种感觉,再想象一下“夜来香”会怎样开放? 夜来香,似乎闻到什么?仿佛看到什么? 那么它会怎样开放呢?(悄悄地散发迷人的香气。) (6)读一读:整体朗读。 师:作者用拟人,抓特点,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赋予花儿鲜活而生动的姿态。 带着你们喜爱之情,和老师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刘老师,真想夸夸你们,都是在写开花,你们却读出了不同的味道。 (7)背一背。(指名背诵) 师:花朵如此美丽,它们也会害羞呢!它们藏起来了,你能填出来吗? (8)小练笔。 师:花钟里只有这9种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除了这些花,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它们的美不应只来自图片,也应走进你的内心,下面我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可以从语文书P50上的3种花中选一种,也可以写其他你熟悉的花。 (学生汇报,师点评。)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用画一画、填一填、比一比、演一演、练一练、赏一赏、读一读、背一背等方式研读课文。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件播放花开视频,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鲜花开放时的千姿百态。】 (四)合作交流,探花钟 评价:同学们能够把课文里描写花开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小练笔中,可真不错!我们回到课文里再来看看这一段。 串词:作者在介绍这些花开的时候,都写了开放的时间。 1.品花时。 (1)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2)研究时间词语的写法。 发现一:作者写时间的词语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早到晚把这9种花开的时间写出来了。 发现二:语言的准确性。 师:花开放的时间能那么准吗?所以书中就用了一个词“五点左右”“中午十二点左右”“七点左右”“九点左右”,可以早一点,晚一点。这些词语与刚才第3段中的“大致”一词用法相同。 还可用什么词啊?我们还可以用“大约”“差不多”。 可见,像这样的科普小品文,作者用词十分的准确。 评价:在刚刚这一问一答之中啊,聪明的你们,又探寻到了作者藏在课文里的秘密了。 2.自读第一段,尝试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师: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把一次次花开串成了串,条理清晰得很。 这一大段文字都在写什么?写不同时间里,有不同的花开放。你们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有没有一句话刚好表达这个意思。 3.指导概括的方法。 师:这个句子很关键,它直接提示了段落的主要内容,让这一段有了一个中心,这样的句子是我们的老朋友,叫做“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以前我们找关键句,习惯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找,而这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 师:有些时候,找到了关键语句就可以概括出段意。为了使概括简洁,我们可以去掉第二句话前面无关的内容,改为“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板书:贴“关键句”“删减”。) 小结:借助关键句,根据内容进行删减,这是概括段意的一种方法。 过渡:还有一个好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概括段意。 4.学习第2自然段,巩固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关键语句,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关键句“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这一句在回答哪个问题呢? 看样第一句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关健的。它提示我们要往下找答案,才能将这段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这个关键语句,告诉我们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有什么?(温度、湿度、光照) 过渡:开花时间只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系吗? 师:关键句“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 简单地说就与什么有关系?(提炼关键词:昆虫活动的时间。) 师追问:你是怎么找到这句话的? 补充追问:大家在往下寻找的过程中,有没有那个关键词提醒你,下面可能还有答案呢? “还有的”这个词提醒了我。 师:(总结)“有的”“还有的”遥相呼应。 我们读书时,要时刻注意这些段落中的小提示,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读到“有的”,预示着下面可能会有“还有的”; 读到“一方面”,预示着会有“另一方面”; 读到“一部分”,预示着会有“另一部分”。 评价:真厉害,大家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了。 小结:这一段都是围绕“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这个问题展开说明,先交代花开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后补充花开时间还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如果我们想完整地概括这段话的意思,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合并概括。) 师:谁能把这两个关键语句合并起来说一说这段的段意呢? 师:我们是如何概括的?还是直接用关键语句来概括的吗? 从两个关键语句中把重要的信息提取出来,把需要的信息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叫做“合并概括法”。 观察发现运用“合并”能概括段意。(板书:合并。) 小结: 在运用合并概括段意时,还要注意提炼信息。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5.总结:歌诀。 这节课我们学习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我们发现无论关键语句在哪个位置,有了它的存在,都能让这段文字围绕它来展开。 出示: 概括内容很容易, 段首段尾去寻觅。 找出关键句与词, 删减提炼更准确。 三、总结全文,巩固要素 总结:课文介绍一位植物学家发现花开的秘密,所以建了花的“时钟”,你们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谁吗? 他就是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 出示资料:他自幼喜爱花卉,曾游历欧洲各国,搜集大量的植物标本,对动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有很大影响。他能发现植物开花的奥秘,源自于什么?(落实要素:观察与发现。) (多次长期连续地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师: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给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反思: 分析概括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而概括段意则是分析概括能力的起点。 我校语文团队在备课的时候横向看几个单元之间的衔接联系,纵向看二三学年的教材编排。 统编教材在三年级阶段三次把“段”的学习作为语文要素安排在单元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训练中,旨在通过阅读和写作双线并举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掌握借助关鍵语句概括段意这一学习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运用“以读促讲,探寻方法的策略”,带领学生经历了“读懂内容——认识形式——表达实践”的过程,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学生阅读能力的根基。 本课设计了四个环节:(一) 悄然入情,赏花钟(二)品读美文,识花钟(三)入境入情,品花钟(四)合作交流,探花钟。 1.有效朗读 ,一读一得。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言规范,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如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默读、引读、分句读、配乐读、做动作体会读等,再通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想象表达, 层次清晰。 “语文课上学生语言学习的路径是课文学习”通过课文中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 从初读感悟作者写花的姿态,产生自己独有的想象体验,到文章的补白,将作者没有具体描写的“午时花”和“夜来香”进行仿写,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写喜欢的其他花。分三个梯度让学生从《花钟》第1自然段中寻找花开姿态的语言及拟人修辞的妙用,让读与写融合、互动,让学生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3.落实要素,学以致用。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为破译这个秘密,我以课文第1自然段的文本内容为抓手,引领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花,以此为契机发现文本的表达顺序,有了“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这一发现,进而水到渠成地从文中提取出能表达这一段落意思的关键语句。这一设计,从内容入手,读美、读懂,读出一个大发现。 若关键语句散布在段落的不同位置,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要达到概括段意的基本要求无疑是一个难点,《花钟》的第2自然段正是这样一个挑战。我在引领学生运用“合并概括法”完成了段意概括任务后,趁着学生思维的热度引领学生再度思考:是哪个关键词指引你发现了“昆虫活动”这个关键语句的?从而发现连接并列内容的提示性词语“还有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结果重要。 本课教学破译作者构段密码的钥匙是学生在细读、默读中摸到的,在思维进一步延展中触到的。 最开始准备这课的时候,我很困扰:因为这篇课文可讲的地方太多了,刚开始备课的时候,不知道立足点放在哪里,设计了许多分析课文的环节。后来,在教研员郭聪主任和王越老师的指导下,我校语文团队共同研课、议课、改课、评课之后,我的思路渐渐清晰。通过准备这节课,更让我对统编版教材竖一个大拇指,这套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就是老师上课的方向标。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内容,展开备课,思路清晰,学生学习后的知识还有体系,非常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积累和沉淀。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寻找关键句时,大部分学生只找到第一处的关键句“有的植物开花……”原因是以往学习中,一段只有一处关键句,所以,学生在通读全段之后,找到一句关键句,就以为完成任务。当时,我比较心急,直接让学生往后找,提示他们后面还有关键句。这部分有迁移痕迹,学生没有再读一遍课文,就按老師的引导往后找第二个关键句。这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再给学生时间,通读第2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第一句的问句,找一找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都有哪些?顺其自然地发现第二处的关键句。让学生自己的发现,代替老师的指引。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润物细无声,教学难点也自然地突破。由此,我想到在教学设计之初,预设的情况要多面,临场应变也要随机应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编辑/魏继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