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范文

    邹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全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其思想体系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是一种凝聚之学,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蕴涵丰富内涵,结合小学生认识特点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渗透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的教育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场所和载体,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让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对自身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内化为个人素养。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美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以校园文化布置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把校园装点的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学习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合理规划,精心布置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把校园打造成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力争“每面墙壁说话、每寸土地传情”。学校结合切身办学理念和校园环境美化的建设,开辟了文化长廊,特别设立传统文化专栏,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地方特色文化等版块。在教学楼的侧面开辟读书长廊,以传统经典文化为背景,开辟图书角,让学生读传统金典文化,分享、交流金典文化。并在楼道、教室里张贴古代名人字画、名言警句,每班开辟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书法、绘画、剪纸以及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等作品,让孩子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精心布置的文化视角,精心创造的文化生态环境,让整个校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每个学生沐浴在文化的海洋中,时时刻刻传承传统文化,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染感染,使其逐渐渗透进自己的内心深处,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二、以课堂为平台,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教科书中的古诗文教学就是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包含着人文、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强大的人格力量,能陶冶情操,激人奋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古诗文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进行古诗文教学,让学生在诵读、品读古诗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美与丰富,感受中国文化底蕴的神采之所在,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音韵美和画面美:知人论事,体会传统美德,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创设情境,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等手段精心打造每堂课堂,让学生全身心沐浴在古典文学的教育中,耳濡目染,道德和情操受到熏陶。日复一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内化成自己的气质魅力。

    三、以校园社团活动为契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社团活动是学校传承经典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良好的教育、导向作用。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而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常见的组织者。具有校园文化的承载功能。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因此,打造精品社团,传承经典文化,是每个学校必不缺少的一部分。我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可适宜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打造了一系类传承经典文化的特色社团活动。如:经典诵读小组、书法小组、刺绣小组、古筝小组,戏曲小组等独具特色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传统文化,让其时时刻刻受到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地把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习惯、精神等。

    四、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开花结果

    小学课程是综合性十分强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在小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联系课内知识和课外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有效过程。因此,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對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更加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弘扬名族精神的好机会。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进行语言实践。如通过搜集与春节相关的信息、查阅整理资料、板报等形式进行交流,还有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文学中去探究、体验,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总之,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弘扬下去,需要学校精心的策划和搭建平台,广大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展各种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而学生在切身实践中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地去继承和弘扬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感情充盈胸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注:本文系白银市2018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号:BY[2018]G030研究成果。

    编辑 杜元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