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的思考 |
范文 | 陈艺 摘要:自“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应运而生的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培育成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和教师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此,本文以中学历史为例,分析了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的原则,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關键词: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10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积累与实践探究所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在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中,需要教师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并通过关注学生的各个历史素养培育目标形成,引导学生通过符合历史核心素养指导思想的校本化教材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在此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一、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的原则 1.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出发点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培育需要教师结合校情与学情,校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高低,关系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现阶段,我们发现中学历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培育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校本化资源开发中并未关注本地的历史资源,才会让学生觉得历史校本学习资源遥不可及。其次,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盲目跟从他人的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的脚步,忽视了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导致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目标难以实现。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培育中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校本化培育的内容更加贴合校情与学情,以此促进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目标的实现。 2.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方案的实施同样是为了保障学生可以在有效的资源与科学的方法指导下获得全面地发展。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人文素养以及历史意识,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考查,尤其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期望践行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的价值。 二、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的有效方法 1.立足历史核心素养,设定校本化课程培育目标 校本化培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以准确“目标定位”为前提,在明确的校本化培育目标为依据的情况下,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编制、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以及校本化评价体系的完善。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创设有学校特色、有实践价值、推广性强的校本课程,如在以家国情怀为培育目标时,教师可以制定三个层次的校本化课程目标:第一,知识层面:让学生通过校本化课程学习,了解当地历史的发展历程、当地历史文化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当地主要的历史任务以及富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学艺术,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与内涵;第二,能力层面:组织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第三,核心素养层面: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从而形成家国情怀。通过明确的校本化培育目标确立,为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培育指明方向。 2.利用区域文化优势,创设因地制宜的校本课堂 校本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培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利用,可以说地域特色文化的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课程开发是其最大的亮点,通过区域文化优势的发挥,可以让中学历史教学染上浓郁的乡音乡情,加强教师与学生对历史文化沉淀的地域资源的研究。如江苏省具备的区域文化有“丝绸文化”“昆曲文化”“崧泽文化”“南社文化”等经典文化,以“丝绸文化”为例,丝绸文化的形成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勤劳”“开发”“求实”“创新”是丝绸文化最好的写照。学校创设本身便是丝绸文化史中的一部分,学校中的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若是基于丝绸文化资源之上,不仅会彰显出校本课程特色,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激发热爱家乡、关爱社会的情感。 3.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打造实践活动型的课堂 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培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基础的研究,还需要以实践活动的组织为支撑,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实践活动的组织应实现课内与课外的链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探究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参与度,加强历史知识与社会的联系,从而让历史校本课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切实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仿古探幽,走进历史博物馆,亲眼看见、亲手触摸古代农业工具,欣赏与感受历史遗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并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农业起源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意义,促进学生史学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必须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立足历史核心素养,设定校本化课程培育目标。利用区域文化优势,创设因地制宜的校本课堂,打造实践活动型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核心素养校本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妮,许振坤,李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3). [2]唐倩.如何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J].亚太教育,2019(11). [3]朱明军.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 (作者单位:海门市证大中学,江苏 海门226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