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 |
范文 | 董悦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腹泻中病儿患病的因素,并且经临床实践分析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8-2019.8这一段时间内接收的74例出现小儿腹泻的病儿,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把病儿病症特别严重的排除在外,病儿临床治疗相关资料记录完成没有丢失,将这74例病儿根据自身病症的引发原因分为F组作为感染组和Y组作为非感染组,两组病儿住院之后首先采取医院的常规程序治疗,在此基础上F组的病儿利用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Y组病儿在基础治疗之后利用促进消化的药物联合治疗,了解病儿病症引发原因经有效治疗分析实际效果进而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此次研究所选的病儿有36例是病菌感染所致腹泻,占总人数的48.65%(36/74),剩余的38例病儿腹泻是由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主要是由于自身消化或者喂养不当造成,占本次所选人数的51.35%(38/74)。Y组病儿治疗有效的人数为36例占本组人数的94.74%(36/38),F组病儿治疗有效的有34例占本组人数的94.44%(34/36),两组对比差异不大所以不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小儿腹泻症状主要是由于病儿自身病毒感染或者是非感染性的喂养不当或者 消化不良导致,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疗时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实际疗效。 【关键词】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治疗效果;研究 婴幼儿常见的病症就是小儿腹泻,小儿腹泻症状比较明显,引发此种病症,大便次数无规律而且形状改变,还会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呕吐现象,导致病儿身体虚弱,身体相关机能不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临床医学实践不断创新,在发展过程中治疗小儿腹泻主要是帮助小儿缓解身体症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减轻痛苦。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8-2019.8这一段时间内接收的74例出现小儿腹泻的病儿,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把病儿病症特别严重的排除在外,病儿临床治疗相关资料记录完成没有丢失,将这74例病儿根据自身病症的引发原因分为F组作为感染组和Y组作为非感染组,两组病儿住院之后首先采取医院的常规程序治疗,在此基础上F组的病儿利用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此组病儿平均年龄为3.58(0.52岁,病儿病症发作的时间平均为2.245±0.702天,男性病儿与女性病儿分别为17例和19例,Y组病儿在基础治疗之后利用促进消化的药物联合治疗,病儿平均年龄为3.62(0.67岁,病儿病症发作的时间平均为2.316±0.627周,此组病儿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16例,检查病儿并没有其他相关的病症,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所有研究人员在年龄、性别各方面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异。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之后提取粪便进行样本检测,做好有效的染色净检之后对粪便进行培养,主要是培养细菌,针对小儿腹泻的相关病菌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在此步骤完成之后再次进行检测,进而分析有效的治疗方法。病人后续治疗需要根据病症引发的实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过程中病儿可以有所进食,但是如果腹泻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呕吐现象需要禁食,为了减轻病而由于病症影响导致的身体虚脱,医护人员可以让病儿口服营养液,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时需要静脉注射。F组和Y组病儿治疗根据病症实际情况并且需要联合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F组病儿由于其受病毒感染所致要利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让病人口服药物,每天必须定时吃药保证一定的剂量,主要是服用蒙脱石散和金双歧片,根据病儿的实际年龄有效控制每次食用的片数,Y组病儿主要服用乳酶生,根据病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控制剂量和次数,并且辅助治疗利用肠道微生态制剂。 1.3 观察指标 根据病儿的治疗之后的实际情况划分三个标准,病儿治疗之后症状消失并且大便规律说明治疗显效,病儿治疗之后有所好转大便次数改善证明治疗有效,病儿治疗之后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是加重病情说明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相关的指标数据利用当前最新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利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观察结果每小组之间进行检验,病人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关的计量资料进行验证。 2 结果 2.1 病儿病症引发因素分析 由实践总结可知,此次研究所选的病儿有36例是病菌感染所致腹泻,占总人数的48.65%(36/74),剩余的38例病儿腹泻是由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主要是由于自身消化或者喂养不当造成,占本次所选人数的51.35%(38/74)。 2.2 F组和Y组病儿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有上面表1的数据可知,Y组病儿治疗有效的人数为36例占本组人数的94.74%(36/38),F组病儿治疗有效的有34例占本组人数的94.44%(34/36),两组对比差异不大所以不具有实际分析意义。 3 讨论 小儿发展阶段自身身体的调节机制比较弱,一旦出现问题,抵抗力比较差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小儿腹泻非常常见而且这种病症的引发主要有两大类,日常照顾小儿的人员需要注意做好各项预防,减轻小儿发病概率。本次是检验结果表明:此次研究所选的病儿有36例是病菌感染所致腹泻,占总人数的48.65%(36/74),剩余的38例病儿腹泻是由于非感染因素导致的,主要是由于自身消化或者喂养不当造成,占本次所选人数的51.35%(38/74)。Y组病儿治疗有效的人数为36例占本组人数的94.74%(36/38),F组病儿治疗有效的有34例占本组人数的94.44%(34/36),两组对比差异不大所以不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综上可知,小儿腹泻症状主要是由于病儿自身病毒感染或者是非感染性的喂养不当或者 消化不良导致,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疗时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实际疗效。 参考文献 [1] 代正荣.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7). [2] 孙向阳.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1). [3] 吴中英.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 科學中国人,201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