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 |
范文 | 郁娜 [摘? ? ? ? ? ?要]? 高职院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由于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教育特点,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职院校的学科教学工作,不仅适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阐述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以期能够给予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 ? 键? ?词]? 就业导向;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68-02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工作当中长期存在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发展滞后、教学模式陈旧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最为显著的教育特点,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进行学习,因此,高职学生普遍会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体育学科教学当中较少会融入与职业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职院校面对上述问题,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的体育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具有的意義与作用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高职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应将就业需求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对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而言,必须具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理念,借助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应将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作为自身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技能,才能实现顺利就业,因此,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必须依据学生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实现就业需求,建立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现代企业对所需要的人才进行了更加客观且全面的定义,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高职体育必须建立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既可拓展高职体育教学领域,还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式职业培训,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职业思维,还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体育。以就业导向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在今后实现顺利就业,让学生能够开展良好的体育职业生涯规划。 二、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材内容未能与现代社会衔接 现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大都采用旧的体育教材,因此,体育教材内容未能与现代社会衔接,例如,现今所发明与创造的许多新的运动方式还未能引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当中,体育课程教学具有较为陈旧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未能在高职体育教学当中较好地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滞后 当前在高职体育教学当中,由于存在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滞后的问题,因此,难以有效发挥出体育的指导性作用,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其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当中,仍然沿用具有较多问题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做到依据社会发展、体育教育教学方式的趋势,来有效更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如此一来,由于高职体育教学中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较为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只能被动进行学习,难以有效达成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 (三)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展滞后,也未能有效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而由于长期采用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从某种程度而言,考试依然还是围绕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并围绕体育考试成绩作为体育的教学评价,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今后就业的实际需求。 三、建立起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的高职创新教学理念 当前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必须创新发展教学理念,以此来建立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当中,必须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为了促进高职体育教学能够围绕就业岗位来进行,必须真正做到下述几个方面:(1)高职体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紧密衔接,使高职体育体现出自身较强的职业特性。(2)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真正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贯彻落实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今后较好地适应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同时,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活动,在活动当中必须立足于体育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开展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方式 当前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方式,可围绕下述几个方面来进行:(1)充分立足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人们会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竞技体育是一种讲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形式。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融合,让学生产生出参与这两种体育形式的意愿。同时,高职院校必须相应地增加体育教育经费,进一步改善校园内部的各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与设备。(2)在体育教学当中,必须将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学相互融合,在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时,教师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身体体能、职业道德、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在体育方面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另外,在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时,还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例如:可组织开展各种体育知识竞赛、各种球类比赛、团体(个人)韵律操比赛等,让学生参与到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当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必须科学合理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1)高职体育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职业体育的能力,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趋势,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人们也会在工作与生活当中遇到不少的心理压力,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薄弱,就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或是出现其他的身体健康问题,如果人们拥有健康的体质,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借助于体育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具备体育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成为高素质、综合型的优秀体育人才,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就业率。(2)高职体育教学的基础即是对学生进行体能素质训练。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就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较少会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学生的身体体能亟待加强。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的训练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身体体能。例如:在体育教学的每日早操的早期阶段,可安排学生进行800米慢速跑的训练,早操的中期阶段,可安排学生进行1000米慢速跑的训练,早操的后期阶段,可安排学生进行1200米慢速跑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 (四)建立健全就业导向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的高职体育必须改进与完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体育成绩来开展评价,而此种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并未能较好地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刻苦程度和学习心态,因此,必须充分立足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的理念,对高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评价的指标为:学生的体育技术水平、体育精神意志、体育心理素质等方面,使学生具备职业体育水平,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能夠有效地寻找和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完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为了适应现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必须采用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从而行之有效地培养高职体育专业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不断改进与完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有效贯彻落实好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型的优秀人才,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华.就业导向下如何对高职体育进行改革[J].科技资讯,2016,14(17):108-109. [2]石晓晨,侯景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创新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0):8-9. [3]罗旌信.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3):50-51. [4]韦志辉.高职体育课程在就业导向下开展“三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3):296,3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