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问题设计入手做好中职课堂“语、职”融通
范文

    周正川

    [摘要]从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入手,力求提升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从而提升语文教学与职业教学的有机融合,让中职语文教师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做好“语、职”融通,让语文在职高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教学;“语、职”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76-01

    从教两年了,回想自己一开始的教学困境,不得不提到课堂提问。一节好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学生的参与度。而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主要靠提问来连接。虽然我从一开始就懂得这个道理,但我却不能很好地掌握提问的艺术。也许,这也是大多数新老师遇到的难题吧。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都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根据老师的提问引导完成对一篇文章的赏析。

    结合本次研究的省级课题——《中职课堂教学“语、职”融通的实践研究》,我着力探寻在语文教学中从问题设计入手做好中职课堂教学“语、职”融通的具体实施策略。为了更具体地说明问题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将以我的一个实践教学案例谈谈我的研究成果。

    在中职高二学生的语文课本里,文言文的篇目相对增多了一些,为了提高教学进度,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然后根据我的提问来回答。我此次所列举的古文篇目是《鸿门宴》,在我看来这篇课文对高中生来说难度并不大,特别是给学生放了一部同名的电影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因此,在分析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提问,全然不管学生的思维。其结果就是整堂课学生都在到处找答案、记笔记,能回答的学生虽然有,但是寥寥无几,整节课沉闷、枯燥。学完之后,在单元检测的时候,这一课的知识点正确率非常低。而且非常多的学生跟我说,以后再也不想学古文了。

    后来,我总结了自己的失败教学,并请教了老前辈,在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实在太重要了,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纵观我的课堂,我主要犯了几个错误:(1)问题数量太多,提问随意性大,流于形式。在课堂内,一二分钟提出一个问题,甚至一分钟提出几个问题,问题的目的性、针对性不强,对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不大。而且,学生忙于应付问题、记笔记,真正让他们自己思考的时间太少。(2)问题的认知层次太低,多为复述性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不利于激励学生高层次思维。(3)问题的指向性、吸引性不强。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高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是有很大区别的,中职学生不会为了取得高分而埋头苦学,他们学习语文更多的是考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何益处,在这之中还有很多学生对语文根本不感兴趣,尤其是有关古文学习的语文课堂。因此,应该改变普高语文教学那种纯知识点的提问方式,努力探寻与中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具有吸引力的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尤其是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提问就显得更重要了。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难度大、枯燥乏味等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来降低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否则,这些问题无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概括、推断等能力也极为不利。要做好语文教学与职业教学的融合,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以我实际教学经历所得出的结果来看,我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于落到实处的提问方式,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变化,并结合当下的时代潮流,与专业相结合,设计出最佳的语文课堂提问方式。

    中职课堂教学“语、职”融通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入手,虽有所局限,希望也能對“语、职”融通的促进有所增益。

    参考文献:

    [1]吕成玉.职高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2]孙继香.职高语文教学的几个切入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狄琳.被遗忘的角落也精彩:关于新课程下语文作业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7: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