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分析
范文

    臧丽丽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2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56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6例予以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64%,高于参照组的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57%,低于参照组的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治疗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效果优异,且切口感染发生风险较低。

    【关键词】创伤救治;急诊外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36-01

    目前常见的危害性病症是创伤性休克,是指剧烈暴力打击造成机体发生重要脏器损伤,患者微循环平衡破坏造成机体血液循环状态发生变化,抢救不及时则直接威胁生命健康。研究显示,综合护理能改善该病症患者预后效果,预防发生且提高生存质量,具时效性。因此,科学、高效、正确的急诊护理措施在急救护理中占据主导作用,在严重创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应当优先处理致病创伤,护理人员要准确做出判断,明确诊断与抢救的因果关系,预见性评估抢救风险等,以提高患者的急救护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2例急诊外科创伤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21岁~81岁,平均年龄(50.53±0.47),其中23例为上肢创伤,33例为下肢创伤;研究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22岁~79岁,平均年龄(49.33±1.17),其中27例为上肢创伤,29例为下肢创伤。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抢救性护理。急诊科护理人员需与医生进行整体配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全面性的评估,并初步对创伤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开通多条静脉通路,保证输血、麻醉药物注射、抗炎药物注射等同时进行,并预留各类引流管。将患者转移至院内病房后需采取平卧仰卧体位,护理人员立即将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呕吐物、异物等清理出去,对开放性创面进行消毒、切除坏死组织、包扎等操作。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给予吸氧、无创呼吸机或人工气管等;(2)止血护理。预估患者的出血量,对于失血量大失血速度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输血和止血干预,联系血库做好供血准备,尽快协助医师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获得有效的治疗;(3)强化性指标监测。护理人员需每隔5min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数据等进行测量和记录,以此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依據。(4)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有意识的状态下需开展有效心理指导,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鼓励和安慰患者,了解患者负面心理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疏导,还可借助家属参与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升其护理依从性;(5)并发症干预。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是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血流动力学及动脉压变化情况,合理给予复苏液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急诊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与服务态度,统计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完成抢救后统计抢救成功、残疾与死亡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抢救时间与护理满意度)(x±s),t检验。计数资料(抢救效果)[n(%)],x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8/35),4例感染,2例器官衰竭,2例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发生率为5.71%(2/35),感染和器官衰竭各1例。观察组5.71%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对于多发伤患者,常规治疗是接收患者后,急诊科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给予对症治疗,但是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随着临床对于急诊外科多发伤研究的深入,认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不仅结合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优点,还有效提升了患者的预后效果。

    创伤有发病急且病情较重的特点,其病情较为复杂,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模式,帮助实施手术治疗的急诊创伤患者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显得十分必要。综合护理服务是一项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从多方面考虑,重视患者的实际需求。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手术过程中通过实施综合护理,不但重视患者的创面无菌处理流程,还重视医护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处理,有助于在术前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对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严重创伤性休克是目前常见的危急重症。随着医疗事业发展,临床治疗该病症方式是以急诊抢救为主,以患者临床症状与出血量为基点有效制定抢救方案并开展抢救流程,便于提高抢救效果,抢救时配合安全的护理措施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便于达到远期疗效。

    有研究报道,综合护理能改善该病症患者预后效果,抢救前合理调整体位能满足心脏与大脑血供氧需求,将呼吸正常频率调整至合理范围,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待抢救意识恢复后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且提高依从性,同时给予碱性药物摄入能维持机体平衡且避免发生酸中毒,输液时合理调整输液速度避免发生静脉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避免发生并发症,若发生胸部应力损伤情况给予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胃肠道损伤给予减压措施,便于提高抢救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患者的预后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守东.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9-10.

    [2]倪华彦.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61-6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