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立足于学生表达能力提升
范文

    林安添

    【摘要】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确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老师应该教什么”,为了真正完成语文科的使命,笔者凭着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经过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在本文重点阐述了立足于小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教学策略试探。以期能够给予同行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立足于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42-02

    引言

    在当前的新课改持续深化地发展背景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方可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会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立足于小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探究,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课题,笔者在本文里从三个方面试做探讨。

    一、针对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语文科的使命决定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倡导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是:对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要按照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所以,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研究课题是探讨文体特点解读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文体教材的分析,重构有效的教学内容,这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正确教学思想的前提和保障。

    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应该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主要有:

    1.教学童话策略:启发想象、感悟寓意、品读语言、个性感受、表达技巧训练等。

    2.教学寓言策略:感受形象、训练思维、感悟寓意、习作训练等。

    3.教学神话策略:感受神话人物、学习神奇想象、积累语言表达、适当拓展延伸等。

    4.教学诗歌策略: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诗歌的欣赏、诗歌的朗读、诗歌的阅读链接和拓展、诗歌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等。

    5.教学古诗策略:入情境、会诗意、悟诗情等。

    6.教学文言文策略:读通全文、理解内容、朗读课文、明理养性、熟读成诵、拓展阅读。

    7.教学记叙文策略: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理解文中语言的含义、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揭示文章的主题、学习文章的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习作训练。

    8.教学说明文策略:抓准说明的对象和中心、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理清说明文的层次和结构、习作训练。

    二、针对文本写作特色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习作时,很多学生不知如何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这是可以引导学生向教材借鉴,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扣文、很凝练,可以学习。比如:《匆匆》《尊严》以中心思想为题的;《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桂林山水》是以写作对象为题的;《文成公主进藏》《圆明园的毁灭》是以主要内容为题的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到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點,便可启迪学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家常便饭的事,作者捕捉到,捕捉得妙;《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小事也蕴含着大道理,小事不可忽视,也会成为习作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只要留意多做巧妙点拨,学生就不难领悟、学会。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理解、记忆和运用、表达两个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首先要引导其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其次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机会,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学了《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绘。文中的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准确、精彩的语言,都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教材中文本都是经典之作,可学之处极多:谋篇布局、修辞、标点符号、动静组合法、点面结合法等等举不胜举,只需留心都是极妙的教学内容。

    三、针对不同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学情概括起来大体有:

    以不同学段来分:双基有程度要求不同——了解、掌握、熟练掌握。

    以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学情也会有所差异,也有优劣之分。

    以班级学生不同程度来分:好、中、差。

    以同一学生语文素质的不同方面也会有强弱区别。有的学生擅于朗读,有的擅于口才,有的擅于书面表达,有的擅于写诗,有的擅于写说明文,有的擅于写议论文,有的擅于状物写景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情况如此之多,不进行因材施教是难于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的。如针对朗读弱的则多安排此项训练,方式要多样,内容要适宜。又如针对词语贫乏的则须要求多做有效积累,引领活学活用。再如表达技巧差的则应不失时机从教材中学,在模仿中学会运用。总之缺啥补啥,天长日久地坚持如此教学,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就必定会逐渐实现。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忘立足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究,创设有效的教学策略,必将会更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扎实稳步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传玉.如何借助文本品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5.

    [2]夏浩杰.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探究[J].学周刊,2015(20):148.

    [3]吴梦妮.文本品读: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4(04):34+36.

    [4]李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08期.

    [5]张沥丹.浅谈小学文学不同文体解读的教学策略《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5年第6期.

    [6]李泽民李娟.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重构《青年教师》2016年第12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