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学生成长的小学德育探究
范文

    林锦河

    摘要:育人德为先,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小学开始就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从小培养孩子优秀道德品质,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10

    德育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俗话说“用人德为先”就是这个意思。德育代表了一个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再有才能的人,没有德行,意味着这种才能不一定会用到正确的地方,很多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德育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小学,是人生进行系统化、正规化教育的第一步,德育从小学抓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的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小学课堂的重要任务。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方面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必须重点教育的内容。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现在,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开展会更加顺利。小学班主任的身份不同于其他任课老师,他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业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和思想教育;他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不准确。德育教育能让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其将来在社会上的生存提供保障。因此,要在小学阶段渗透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采用有效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学生养成教育

    (一)注重课堂教学,打造坚实基础

    第一,学校和教师要从根本上重视德育教育,学校要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德育教育可以得到普及,由教师在有效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2]。第二,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课本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认真解答学生的疑问,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以现实中发生在周围的人物和事物作为讲解对象,通过具体事件,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积极的行为和错误的、消极的行为的区别,对待积极向上的事物或行为要向其学习,对待消极错误的事物或行为要做出改正。第三,利用传统授课方式结合多媒体设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正能量教育意义的影视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后写观后感作为课后作业,检验教学效果。

    (二)教师正确表率,重视榜样作用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全校师生都能规范行为习惯,做到文明学习、生活,教师的表率对于教导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从日常点滴中做好榜样。教师发挥榜样作用的前提是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愿意做,学生喜欢学,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学生也会真诚地与教师交流关于思想和行为上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规范其每一个细微的行为方式,帮助其改正不良习惯,使其养成热爱祖国、爱惜粮食、尊老爱幼等良好的行为品格。榜样还包括革命英雄、科学家、优秀的运动员等人物典范,学生对这些优秀典范是充满仰慕和敬佩的,顺势教导他们要学习这些人物的优良品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教师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同学,肯定其表现,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待纪律性差的同学应耐心引导,使其向表现较好的同学学习,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发扬其闪光点,使榜样作用与科学引导结合起来发挥作用。

    (三)开展多元活动,助力习惯养成

    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道德氛围,学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雷锋做好事,利用周边社区,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也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演讲会,以演讲的方式宣扬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品行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了解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涵养的公民。班级中可定期召开素质教育主题班会,班会上可以对近期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好和有所进步的同学予以奖励,并由学生宣读近期记录的关于自己和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做过的好人好事,教师对其内容合理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从小培养好习惯的意识[3]。家庭是德育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生活教师,父母的品行修养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后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者由家人陪同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段,从实践中提升学生对家庭和家人的认识,对培养其道德修养意义重大。

    (四)通过德育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以规范学生行為,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为目标,而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3]。德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是其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德育主题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受到了肯定,会提升学习的自信,增加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变成为内部动机,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德育主题活动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的平台,学生可以用优秀的案例或人物品格作参考,总结分析自身的不足,形成自我反思,勉励自己与优秀同行。而自我反思是学生自主学习不竭的动力,它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的方式,由此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德育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两者结合促使学生德育意识的增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习惯决定成败,好的行为习惯自然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斌.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J].文学教育(下),2020(08):178-179.

    [2]李永胜.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41+87.

    [3]籍晓玲.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6(12):93.

    [4]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0 1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