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范文 | 全恒彦 摘要: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是学生获取新知、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好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尊重差异?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001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心脑,是很难有效的吸取知识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巧设计问题情境,将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概率》时引入问题:某市准备为青少年举行一次网球知识讲座,小明和妹妹都是网球迷,要求爸爸去买门票,但是爸爸只买回一张门票,那么谁去就成了问题。小明想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个装有质地,大小相同的2x个红球与3x个白球的袋子,让爸爸从中摸出一个球,如果摸到的是红球,就妹妹去听讲座,如果摸到的是白球,就小明出听讲座,你认为爸爸会采用小明的办法吗,为什么?你能通过修改小明的方法制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规则吗?通过此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寻常教室,多媒体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图形》中的课题学习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见过的图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美丽的图案是如何得到,先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找方法、规律,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验证结論,这样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吸引到课堂上来,还形象直观的展示了图形的形成过程即把一个基本图形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法得到,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时教师再布置作业:我是小设计师,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幅图案,上好颜色,大家比一比,看谁最棒。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学习的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掌握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教给他们一些思维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这说明,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通过学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改变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妙,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中获取驾驭知识的能力。如: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一章的学习中,让学生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表示数据的实践活动,能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初步从统计图中学会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且不少学生投入了极大热情和智慧。这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自奋其力得的,比教师“奉送”的意义要大的多。学生不但能学会,而且会学,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中,培养了他们优良的学习品质和创造思维。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质疑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在思维活动中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对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垂径定理时,可以把它分成五个元素组成: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优弧,平分劣弧,让学生探究这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满足由其中几个元素组合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就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这种场所和机会,特别是在学习的主场地“课堂”上。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还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好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映姜? 杨斌? 梁应《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孙杰远《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海青,戚业国《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赵光千? 李亚英? 张英杰《有效上课—问题 探究 对策(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