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
范文 | 吴玫 摘要: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看,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兴趣,这让以兴趣激发为基础的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工作难以实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兴趣培养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好角色转变,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185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生学习和求知欲望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因素。如果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进而增长知识。因此,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就一定要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一、小学数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身心发展规律、思维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缺乏全面而理性的认知,大多数小学生难以从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将数学学习作为应付教师和家长的任务,这样的认知观念以及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具有一定的客观难度,这导致小学生难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水平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较难,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丢失。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的心态和氛围下进行数学学习,才能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不断提高认知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一)进行趣味的故事导入 在数学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导入环节进行创新,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产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兴趣。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搜集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就具体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故事的聆听,以及围绕具体的数学故事进行有效的互动,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授课的过程中,则可以将“小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渗透到课堂上,“小猴子先摘了2个苹果,走到一半掉了1个,走着走着又摘了3个,问小猴子最后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在故事背景下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进行有效的思考,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形成准确的认识。 (二)构建直观的数学情景 在具体实施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方面进行优化[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联想,对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在低段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进行情景优化,借助多媒体设置趣味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思考。比如说,在组织“认识图形”活动的过程中,则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图形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在此过程中有效的思考不同图形所具有的特征,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对图形进行总结和分类,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建立起图形思维,并在今后的学习领域,对具体的数学图形进行深入探索。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物的方式构建情景,让学生借助实物展开观察,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思维和联想能力。 (三)設置趣味的数学游戏 在游戏思想导向下,教师对具体的数学课活动进行优化,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并以此为支撑加深对基础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当中,提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首先,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计算游戏[2]。也就是说根据具体的计算内容甚至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在围绕“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设置游戏,将女生设为1,男生设为2,教师随机喊出数字,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训练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反应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拓展和开发其他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相关的游戏挑战,制作具体的图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组织开放的探究活动 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强调以学为主探究活动的组织[3]。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和培养。在探究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合理的设置探究任务,并全面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学生思维和行为上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可以有效内化和吸收基础的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就现实生活中的位置与方向进行讨论,思考具体的方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生活常识,以便在生活中更好的解决方位问题。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或者组间就具体的探究经验进行总结,让学生的学习心得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促使学生的学习效能和综合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加强生活化的实践拓展 在低段小学数学课教学组织的过程中,为促使学生对整个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兴趣体验,教师需要积极践行生活化的思想观念,对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可以规范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夯实,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在围绕“时分秒”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联系生活设置具体的实践和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就具体的时间表示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自主绘制模型的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让学生可以有效的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进而在今后的学习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家校合作的思想导向下设置趣味的亲子游戏,让家长积极的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任务,例如,通过亲子之间的有效配合,合理的设置图形模型,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思维的有效发散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基础知识的有效内化,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获得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利.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53. [2]钱红怡.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49. [3]王燕.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03):125-1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