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游戏的指导策略
范文

    朱小兰

    摘要:游戏既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均衡发展。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采取趣味化、主题化、故事化手法,不断丰富游戏设计,还应当充分利用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开展体验式音乐活动,应使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以不断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27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中。音乐活动游戏化指的是在活动中用游戏化的方式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音乐游戏对幼儿有着特殊的启蒙价值,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愉悦幼儿身心。教师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开展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活动内容游戏化

    在音乐活动引入游戏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教学内容方面体现游戏化的色彩。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关注是否与幼儿的兴趣倾向相符合,尽可能选择能够引起幼儿注意力与关注度的内容。例如歌唱活动《树上许多红苹果》《丢手绢》《小老鼠上灯台》等都是幼儿熟悉的,能一开始就吸引孩子的注意;韵律活动《欢沁》《七式进阶》,这类音乐是非常经典的,旋律活泼欢快,节奏鲜明,孩子们更乐于接受,适合孩子开展游戏。音乐活动内容在设计上如何体现游戏化的色彩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之一,会对整个课堂气氛的营造产生重要影响。以歌唱活动《办家家》为例,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均有一定的“娃娃家”经验,因此《办家家》的歌词内容对于幼儿而言并不陌生。但在《办家家》中间设置有“念白”的部分,要求幼儿能够将说与唱相结合,而幼儿对于这种模式不同的歌唱方法是不熟悉的,甚至会在“说+唱”的交替过程中感到混乱。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一种枯燥乏味的方式来要求幼儿进行反复练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熟悉歌曲,但难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通过对游戏化色彩的体现,幼儿在歌唱的过程中玩耍,一边唱一边玩,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将表演、交流、对话等要素融为一体的游戏化场景。如在“念白”中,幼儿可以表演“炒菜”的动作,也可以根据歌词在肢体上用“吃饭”“照顾宝宝”等动作进行配合。在这种模式下,幼儿体验到了音乐角色的乐趣所在,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情景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关注活动材料游戏化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思维以具象为主,因此在理解抽象概念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符号”可以演变为一个个具体的图谱,让幼儿了解音乐所需要传导的意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符号”并非教师一人直接规定的,而是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得到。

    以《爷爷为我打月饼》这类教学活动为例,此类型音乐属于以打击乐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教师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可以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如拍打的位置、时间,用什么图标加以表示。根据讨论的结果,可以绘制出幼儿身体动作的“谱子”。幼儿看着图谱上的每一个图标,就能夠掌握具体的动作以及动作时间,进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就能够跟随音乐节奏以及教师的要求,圆满完成各种拍手、拍腿的动作。

    三、关注活动方式游戏化

    游戏化的活动方式能让幼儿的学习事半功倍。比如,幼儿参加《谁是小熊》音乐游戏活动,不仅需要学会演唱歌曲《谁是小熊》,而且要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玩得更加开心,并通过唱歌的方式牢记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好奇心,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愿意主动进行探究。只要幼儿重视此类音乐游戏活动的规则,就能够提高游戏活动的整体质量。

    喜欢模仿不仅是幼儿的天性,而且是幼儿的本能。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生动、正确地诠释音乐作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示范教学,而不是机械地模仿,纯粹地学样。应该说,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有一定的创造需求和欲望。针对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尝试主动担任“小老师”,将自己改编的歌词、动作在课堂上向同伴们进行现场展示,然后组织其他幼儿现场观看、学习。这种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就感,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进一步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

    四、关注情景设置的游戏化

    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可以尝试通过创设教学环境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分享学习音乐的快乐。如可以在音乐活动室主题墙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童谣或歌曲;在图书角投放一些有关闽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书籍供幼儿翻阅;在美工角中单独设置一个区域来展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所创编的各种童谣与音乐作品,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在音乐角中,尽量用类似于唱唱跳跳的简单方式吸引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

    其次,要设置游戏化的、适宜的情景帮助幼儿融入活动中。对于年龄较小的小班,以打击乐《好饿的毛毛虫》为例,我们选择的音乐节选自《瑞典狂想曲》,将故事情节植入其中,设置情境让孩子们扮演毛毛虫随音乐的节奏觅食、吃食。孩子们在表演游戏中既感受到了世界名曲活泼快乐的曲风,又初步尝试用沙蛋为音乐伴奏,孩子们乐在其中“玩”音乐。对于年龄较大的中班,以音乐游戏《七式进阶》活动为例,幼儿和教师先欣赏感受音乐,并探讨:“听一听,想一想,哪些小动物在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充分地让孩子想象并大胆进行创编,营造故事游戏情节。

    结语

    游戏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方式,教师能从游戏中看到幼儿真正的学习。教师要将游戏和音乐活动融合起来,让孩子们玩音乐,从玩中学习音乐知识。幼儿的音乐教育应以游戏般的快

    乐心情开始,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莉君.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02):92-98.

    [2]封蕊.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多通道参与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教育导刊,2007(07):39-4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2: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