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奇妙的自然界 |
范文 | 张丽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86 基于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第四单元展开的“群文整合”读写活动教学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统编版教材在全面改革创新后,每个章节的文章都有着相应的特点,而在这一单元中则以“说明、实验”为主,让学生感受身边生活中奇妙的自然事物,体会说明实验类文章的表达写作特点。引入“群文整合”读写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和教學要点形成系统的理解。而这次教学活动也为我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导入环节的活动开展 在开展活动前,我安排学生对单元文章进行了自读预习,将学习任务单交给了学生。事前阅读是“群文阅读”活动中的重点,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节省大量的时间,也可以让其他教学环节、活动顺利开展。班级内绝大部分学生均完成了我交给的任务。在上课开始前,我利用短视频以动态化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了“花钟”,也引出了这一单元的核心要素——观察、说明,在任务单中也专门列出了事物特点这一项,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总结分析文章描绘的特点内容,以期强化学生的总结能力、发现能力。在短视频播放出现后,学生们都集中在视频中,一些学生在花瓣绽放的瞬间发出轻轻地惊叹声。我顺势让学生尝试着描绘花瓣绽放的场景。学生描绘时大多围绕着拟声词、象声词,也有一些学生运用到文章中的词汇。然后我让展示出了不同花种绽放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分析这些图片之间区别。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图片中光线明暗不同,一些在白天、一些在晚上,由此我提出了“花钟”这一概念,并且在借助PPT展示出了一个钟表,随机抽选学生找出花开对应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说明文”的概念,并且引出后续的文章阅读活动。 二、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过程情况 “说明文”中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炼、准确,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语言词汇应用进行深层次的体会,进一步了解在《花钟》、《蜜蜂》、《小虾》中作者如何表述。三组学生分别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展开阅读,小组内的学生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探讨。在小组阅读过程中,学生相互确定片段,各抒己见、相互倾听,负责记录的学生则进行了详细的批注,最终选出发言人,为后续的分享奠定基础。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学生沉默寡言,没有融入到小组活动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分析的内容存在争执,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从中协调、沟通,融入到不同的小组活动中,了解小组探讨进程并且做出适当的指导。整体上看,活动的开展相对顺利。 第一小组选择了《花钟》这一文章,从不同花朵的描绘入手分析文章,万寿菊、县花、牵牛花、午时花、昙花、睡莲、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文章对不同花朵的描绘词汇也得到了体现。在学生代表发言的过程中,我则播放出了世界各地做出的园林花钟,让学生对此形成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强化画面感、真实感,理解作者想要表现出的花朵美感,以及不同花开时间的奇妙。 第二小组选择《蜜蜂》这一文章,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论这一流程入手,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说明,向其他学生出具了具体的实验报告。并且针对其中用词,如“听说”、“白色记号”、“二十只左右”、“两点四十分”、“将近”、“大约”等词汇展开分析,明确作者的严谨、谨慎、细心等品质,最后根据相应的实验结果得出“蜜蜂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第三小组选择了《小虾》这一文章,相比较前两个文章来看,这一文章的说明性相对较弱,更多集中在动物细节描写上,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在描绘小虾这一动物时运用的丰富、动态的词汇,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更加深刻的内心情感。此时,动物不再是纯粹的动物,而是透露出作者观察和喜爱情绪的事物。学生在发言中针对第三自然段关于小虾的描写进行了详细地概述和分析,将“互相追逐、紧贴住缸壁、像生了气似的、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地、眼珠子一突一突的”等词汇表现出来,为其他同学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的逗虾场面。学生在品味这些叠词、拟声词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学会了这种描写手段。 三、教学总结阶段的情况分析 在肯定了学生的诸多发现后,我又请他们对自己阅读文章进行一句话概括,以此锻炼“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能力,每组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文章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一些学生提出的一句话介绍趣味性较强,表达内容也非常全面。为了让学生对说明类文章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上述阅读环节结束后,我对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喜欢动物、植物、事物?是否仔细地观察过它们?很多的家中养宠物、养植物的学生自觉、自发的举手发言。有学生说:“自己家养的狗狗特别聪明,会帮忙拿东西。”还有学生说:“自己家养的多肉,种类多,有的像小兔子、有的像小石头,还有的像花朵。”有一个学生借助了《小虾》中第三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自己家里养的小金鱼。还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在家中做的小实验。在学生表达结束后,我则为学生分享了一篇我自己写好习作例文《蜜糖》,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说明类实验类文章的写作方式和表达特点。我告诉学生,将自己刚才提到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写出来,借助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其他同类型文章,如:《发现是一种快乐》、《植物的“眼睛”》等。并且组织学生在家中展开一些趣味小实验进行记录,以此将这样一堂群文阅读课的意义进一步延伸,促进学生得到综合性发展。 在本次“群文整合”读写活动教学实践中,我收获颇丰、感慨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担心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真正的在主动阅读、分析,也提出了诸多有趣的设想。但我也认识到这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一步的优化分析,确保教学任务得到具体落实,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成长。未来的群文阅读,还可以配套适当的课外类文章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和精准表达,这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代表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运维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强化学生思维可视化。尤其是在本次课堂中利用的思维导图这一教学辅助手段,在展开教学、还原思维过程上效果较优,但具体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得到改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