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范文

    毛文杰 朱其刚 任丙忠 张恒

    

    

    摘 要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复杂,理论性强。本文主要讨论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通过切身的教学过程,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专业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描述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基础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通信原理作为核心课程,在整个通信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承前继后的地位。本课程教学效果必将对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产生决定性影响,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非凡。

    当前,高等教育正朝着新的方向发展。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是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改革和模式创新中,国内高校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探索者发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本文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1通信原理教学现状

    1.1课堂讲述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于高校课堂之中。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抽象,传统教学方法缺少情景式、研讨式、实践式等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游离于课程之外。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记,教学互动积极性差,学生自由思索和想象空间有限,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点的自主性选择不能得到保障。

    1.2教学内容固定,教师和教材为主导

    当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倾向于按规矩授课,按计划授课,不提倡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们不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习氛围不佳。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无需独立整理资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固定习惯,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服从,完全的快餐模式教育。

    1.3课程设置紧凑,辅助课程少

    通信原理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理论性强,内容上数学推导多,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信号处理和信息论等基础。辅助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学习时内容选择不合理,时间跨度大,知识点遗忘严重,因此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学习难度大,理解困难,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

    2通信原理教学改革建议

    2.1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学习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因此,必须经过反复打磨,与时俱进。通信原理教材繁多,内容编排顺序不同,但作为通信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核心教学内容均会包含其中,我们可以根据专业设置特点,有所取舍。

    本次教学改革,我们将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模块化处理。第一次课先介绍总体内容,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具体知识;然后推荐学习方法,由于个体差异,学习方法不尽相同。通过这一系列介绍,不需要过分强调课程重要性,每一名同学就会对其自动定位。

    从内容模块图可以看出,通信原理的主体内容为调制和编码,数字基带传输即非调制部分,随机过程和信道作为课程的学习基础,更多的是对前期课程的回忆和复习。所有模块组合起来构成了一般通信系统的模型,内容清晰,方便记忆。

    2.2设定课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简单了解课程内容设置的提前下,让每一名同学自行制定课程学习目标。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要求每名学生把本课程的期末预期测评成绩写到笔记本上,同时也可以写一下对于本课程的第一印象和教学建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负责任,不能清清点水,无欲无求。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都提到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但都希望能够顺利通过考核,部分同学也提出了好的学习建议,比如增加板书、例题等。此项措施实施几个学期以来,效果明显,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课程应用。

    2.3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应用性环节

    科学的评价体系更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为此我们重新设置了考核方法,如表1所示,改变了先前由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依据的做法。

    课程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成绩都必须合格,总评成绩才能通过。此种考核方式避免了成绩代替,更加注重过程考核,每一部分都会影响课程总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更加注重细节和课程学习连续性。

    2.4改革课程实验授课方法,推行实验教学多样化

    通信原理是一门概念比较抽象,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强的课程。如果在教学中仅以讲授为主,对实验和仿真环节要求少,那将会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难以理解或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差,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加大了实验和仿真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工科课程偏重理论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本课程实验教学设置了三种实验属性的教学内容,即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平台,增加实验内容的兼任性。

    当前,通信原理课程的实验平台主要有通信原理实验箱、System View平台、MATLAB仿真平台等。实验箱平台是基于硬件的实物平台,适用于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加深单个知识点的理解。SystemView平台既可以用于对通信系统进行系统搭建,又可以对系统中的各个信号进行分析。与MATLAB仿真平台相比,虽然其也是仿真,但它更加注重对应关系,提升学生参与感。MATLAB平台可以通过编写M文件和直接使用Simulink的方式实现相关系统的仿真和性能分析,其仿真结果直观,而且有相关数据支撑,方便学生了解系统性能。各种平台特点不一性能各异,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侧重点不同,选择相应的实验平台搭配使用,取长补短。

    3结束语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通信原理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模式改革建议,实践证明本次探索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专业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后续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以致用,使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中真正发挥核心课程作用,为推进祖国通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编号:JNJXTD201711。

    参考文献

    [1] 王仕果,姚志强,李鹏等.《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子技术,2016(05):22-25.

    [2]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電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束锋,邱文教,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02):23-25.

    [4] 南西,刘铭.《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风,2019(10):43-45.

    [5] 温洪明.基于应用能力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探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24(04):188-19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2: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