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学校班级多维度管理模式的研究 |
范文 | 张紫琳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班级归属感低,班主任职业认同感低,学校很难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家长对班级管理也缺乏一定的参与性,这些都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加重了班主任工作负担,不利于学校的发展。通过从学生维度、教师维度、制度维度、信息化维度等方面对班级进行多维度管理,能够能够减少班主任管理的时间成本,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构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多维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32-02 班级管理对于中职学校的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成效既关系着每位学生,也关系着每位教师。只有班级管理好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办学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复杂多样,且部分学生性格叛逆缺乏父母的约束导致行为习惯非常不好,这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既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又充分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收获一些经验,使班级管理向着积极、和谐、向上的方向发展。 一、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低 学生来源不同,家庭环境各异,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异很大,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中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薄弱,班主任难以“成绩”为抓手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建设困难重重。 班委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偏向于自己玩得好的人,不能客观公正处理问题,不能向班主任及时反馈班级情况,导致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低,把班级作为班主任的班级而非自己的班级。 (二)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寄宿,远离父母,需要班主任更多的关心。他们正处于叛逆期,一言不合便可引发一场矛盾。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的稳定,班主任要早来晚走,学生晨练之前,班主任就应到校;学生就寝后,班主任检查完宿舍方可回家。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班主任的手机更是一天24小时不关机,班主任的时间成本很高,因而职业认同感低。 (三)学校难以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案也不能很好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承担主要的学生管理工作,还要协调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工作负担很重。但是,学校对班主任的回报却很难与此对等。 从学校层面而言,部分管理层认为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与其他教师无关,这就使得班主任比其他科任教师多了许多事务。久而久之,班主任疲于处理学生事务,对其他班级管理工作难以保持积极性。 (四)家庭缺乏对班级管理的有效参与 家庭、学校之间没有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家庭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不够,班级的许多事务都无法得到家长的有效支持,导致学生“不买账”,管理难度增大。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庭,都缺乏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参与,学校缺少对班主任的积极调动,班级真正是“班主任的班级”,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壓力很大。因此,采取多维度管理班级模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多维度管理模式 (一)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 1.以“职业素养”为抓手,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 鉴于中职生的特点,班主任很难以“成绩”为抓手进行班级管理,要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以“职业人”的岗位要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目的地学习,并学以致用,营造班级积极的学习氛围。 2.尊重、关爱学生,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生活需要和心理渴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信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归属感打下基础。 而生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互帮互助,形成温馨的家庭氛围,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3.班干部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 班委来源于学生,由学生选取,最终服务于学生。打破以往班主任指派班干部的方式,班干部由全班学生共同选取,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行使监督权,对徇私、处事不公的班干部有权罢免。 教师要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班干部严格约束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其他学生,促使学生共同进步。此外,应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热情,也让同学们体会到自我管理的轻松氛围。 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学生选取班干部,班干部管理班级,并接受学生们监督。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是“我”的班级,而非班主任的班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 (二)教师要强化教育合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强化教育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机制。对学校而言,除班主任外,学校里的其他管理人员、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到学生教育之中。 对于中职校学生来讲,任课教师的评价往往比班主任的评价更为重要,因此,任课教师要增强管理意识,将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专业的身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解决。任课教师要有责任意识、爱生爱教,要为人师表,要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负责。 学校要搭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平台,通过家长活动周、家长会、家长群、班主任的直接沟通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动态监测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 (三)制度上建设完善的保障机制,为班级管理保驾护航 1.制订班规,实施处罚,实行刚性教育。 班规的制定,是让学生的行为有准则可依,如果学生出现违纪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刚性管理,保障班级规范运行。具体规则见右表。 2.树立良好班风,强化管理风络,构建良好班集体。 根据各班级的专业特点,结合专业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班风。强化班委建设,明确职责,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形成富有活力、灵活多样的组织管理,构建良好班集体。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时性 有些学生,平时内向寡言,但在社交平台上却能直抒胸臆,利用班级群让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提出管理上可行性的意见,既可以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又能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干部的服务意识。 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班干部可以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与班主任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班主任也可以对班级进行实时监控,提升班级管理实时性。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班级不文明行为及时亮相,可以起到鞭策学生的作用。 新时代,班级管理有了更新的理念、更多的手段,从学生维度、教师维度、制度维度、信息化维度等方面对班级进行多维度管理,能减少班主任管理的时间成本,调动班主任管理积极性,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构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营造班级民主的管理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明显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宝雷,荣金波,肖亚平,高英.提高班主任管理有效性方法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亿编,2018. [2]申桐.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职业教育,2018,(12). [3]张翠.中职校班级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