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老课新教 |
范文 | 高子阳 教过苏教版的,一定教过《掌声》。现在教统编本,这一课又教什么呢? 一、讲“掌” 1.什么是掌?组一些词玩。 生:手掌、巴掌、掌心、鼓掌。 师:脚掌行不行? 生:行。 师:俗话说“孤掌难鸣”,意思是—— 生:两只手才能拍出声。 师:两只脚掌拍不出来声音? 生:能! 师:你喜欢用手鼓掌,还是用脚鼓掌?你觉得什么时候要用手鼓掌,什么时候用脚鼓掌? (这个问题,很好玩。学生抢着答呢!) 下面,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里的鼓掌是“用手鼓掌”,还是 “用脚鼓掌”? 二、学生默读课文 (三分钟读完了) 师: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人物? 生1:英子。 生2:老师。 师:新调来的老师。 生3:同学们。 师:这三类人,谁重要? 生:英子。 师:为什么? 生1:写英子的文字最多。 生2:这篇文章就是写英子变化的。 师:那其他人物就不重要了? 生3:我觉得新调来的老师重要。 师:为什么? 生3:这位老师要是老教师,肯定不会让英子上前面讲的,因为熟悉她。 师:你真的好牛啊!因为熟悉,所以很多精彩的故事就没有了。陌生,才有了这次伟大的改变。才有了一种哲学的思考。 师:“同学们”重要不重要? 生:重要。 师:具体说一说。 生:一起给英子鼓掌,太棒了。没有他们讲之前的鼓掌,讲之后的鼓掌,经久不息的鼓掌,英子很难改变。 师:你们太厉害了!这篇课文,所有的人物都是重要的,缺少一个都不可以。 师:你们才默读一遍,就知道那么多,实在厉害,请大家给自己鼓掌。 (掌声持久地响着) 师:其实这篇课文还有两个人你们没有发现。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一个是作者,一个是读者。 师:作者很牛,他记下这件事。课文中的“我”是不是作者呢? (生想了一会儿) 师:这个“我”可以说是作者,也可以说不是作者。如果这篇文章是非常真实的,就是作者。如果是创作的,这种写法能让读者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是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师:读一篇文章,永远不要忘记了自己,忘记自己是读者。作为读者,我们看到了他们,看到了文中的他们,我们其实要与他们交流。我们可以与英子交流,可以与老师交流,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可以与作者交流。读者在哪里?明白了吗? 生:明白。 三、讲英子 师:再读课文,看看英子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学生大声读着课文) 师:同桌之间先讨论讨论,尽可能全找到,这样答案才会更加精彩。 生1:腿脚落下残疾。 师:腿脚残疾。“落”是多音字。 生2:文静。 生3:忧郁。 生4:犹豫。 师:还有吗? (没有人举手了,这就是他们的阅读与讨论的结果) 师:真的就没有了?请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生5:镇定。 生6:普通话好。 生7:声音动听。 师:还有吗? (没有人举手) 师:再读一遍这个自然段。 (生又读) 生8:有礼貌。 师:其实从第四、五自然段还能看出她的一些优点。 (生读第四、五自然段) 生9:懂得感谢、感恩。 生10:聪明。 师:为什么说聪明? 生10:她能听懂掌声是什么意思,并因此而改变。 师:请大家给她掌声。 师:你听懂掌声了吗? 生10:大家在赞美我。 师:对。 师:同学们,请给自己掌声,因为我们把英子的特点、优点全找到了。我还有一个小问题,要问大家,作者是怎么写英子的忧郁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學生再读课文) 生1:一是“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2:二是“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生3:三是“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生4:四是“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你们太棒了。如此理解英子,也就明白了这一课写了什么。英子,身体有缺陷,其实她的心里也有了缺陷。“忧郁”,长时间的“忧郁”,你们觉得这个小姑娘会怎样? 生:抑郁症。 师:真有这个可能。但大家的掌声,让她变了,彻底地变了。 四、几个讨论 1.腿脚残疾的能跳舞吗? 师:英子不是开始学了吗?你们觉得能学会吗? 生:不能! 师:你们才9岁,不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一位姑娘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她叫廖智,但她还能跳《鼓舞》。如果你们想详细了解,可以到网上查。 师:有个人叫朱彦夫,因为参加几次战争,失去了双手、双脚。他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有一天,他想把自己的事迹写出来。他只能用嘴含着笔写,他识字少,只能用嘴翻着《新华字典》。在写的过程中,有很多人鼓励他,最后,他完成了一部书,叫《极限人生》。他用嘴翻坏了十几本字典呢!他的事迹还被拍成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亲爱的同学们,没有手的人,才读二年级的人,只要想写,在写的道路上。一直有鼓励,照样可以完成写书的任务。我们班每位同学都是正常人,有胳膊有手有腿脚,都上三年级了,完全可以做很多很多事。 2.《掌声》与写作 师:这篇课文写的“掌声”,是大事吗? 生:不是,就是很小的一件事。 师:对于英子来说,是小事还是大事? 生:是大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件事,让英子改变了,让英子有了勇气和微笑来面对生活。 师:看来我们认为的小事,对于有的人来说有可能是大事。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里都有掌声吗? 生:有。 师:我们班级里的掌声也是小事,为什么同学们都没有将其当作大事呢? (学生没有人举手) 师:是因为你们没有写在日记里!英子的变化,因为这篇文章,我们看到的。如果没有这篇文章,我们不可能知道英子,也不可能知道英子改变了。如果你们能把每一次掌声也记下来,得到掌声的人,也会改变的。小事记下来,就会变成大事。 【思考】 这篇课文后面有三个题,如上教学,学生完成前两个题没有问题,都能正确解答。第三个题是如果是英子来讲这个故事,怎么讲?选择2-4自然段讲一讲。这一题,我没有训练。因为我不想让几个学生在前面讲,其他同学作听众。而让全体学生讲,又没有时间。统编本教材有不少这样的题目。我个人觉得这类题只是个人的专利,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参与。有人说,可以分组进行,让他们在小组中展示。一个班那么多人,一篇课文只有二三课时,你们训练试试,看看对于全班学生来说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不在一线,不知道这样的题能否真正地做。 想饮一些酒,让灵魂失重,好被风吹走。 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 别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风虽大,都绕过我的灵魂 ——西贝《路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