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
范文

    陈燕宇

    阅读是小学生特别是中年级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对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不当,导致小学中年级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及阅读数量均达不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因此,对基于阅读习惯养成的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案进行适当探讨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激发小学生参与阅读兴趣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持久、稳定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先期经验,在先期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知识积累、课外阅读体系架构。“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给小学中年级学生“点拨”的方式,利用课间五分钟或者课后、课前十分钟的时间为小学中年级学生播放一段录音故事,或者朗读一篇美妙短文,如《武松打虎》《小不点和安东》《神奇的机器人》等,促使小学中年级学生形成心理期待,进而产生自主探索相关文本的好奇心。在故事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先期经验,为其诉说相关故事的来由,并鼓励小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故事,逐步在班级内部形成讲故事、收集故事、听故事的良好循环,潜移默化地帮助小学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教师应合理挑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适时推荐给小学生,以逐步取代快餐文化,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如根据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推荐的七十七部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根据阶段语文教育内容,将现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模块化分配。如以“感动永远,美好永远”为主题,为小学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男孩彭罗德的烦恼》《寄小读者》《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等文本;或者以“纯真童话,不朽阅读”为主题,为小学生推荐《木偶奇遇记》《时代广场的蟋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晴天有时下猪》《女巫》等文本。通过趣味性经典文章的分享,帮助小学生学会辨识课外绘本,避免小学生过度关注快餐文化,为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依据。

    最后,考虑到课外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有计划训练后形成的固定阅读行为,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大概需要三个星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如从方法、时间安排、内容、书写感悟等方面进行培养。如在《出走的绒布熊》绘本阅读分享前期,教师可以以“分享路上的故事”为核心,鼓励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略读+精读”的方式进行绘本阅读,并在阅读之后,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写作技巧进行感悟书写。通过为小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的方式,可以为其坚持阅读提供恰当的指引约束。

    二、帮助小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课外阅读目的明确,可以促使小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读本,为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依据。因此,教师首先应主动参与小学生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帮助小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目的,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依据。如在小学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玩耍中往往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那么,你在阅读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物呢?在这一问题的带领下,鼓励小学生以“发现阅读的趣味性并阐述”为目标,鼓励小学生自主挑选《母鸡萝丝去散步》《哑巴》《石头汤》《一只孤独的乌鸦》等绘本,并在阅读之后,利用课下时间或者课间交流时间分享自己的收获。

    其次,考虑到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字能力,且理解能力也较低年级小学生有了较大的进步,教师可以从教育视角入手,进一步扩展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目标范围。如教师可以选择蕴含我国民族伟大精神、道德修养及礼仪精髓的《诗经》或《三国演义》等国学类书籍,引导中年级学生立足风雅颂的民族风格,将自身置于远古民族生活的历史画卷内感悟民间的悲欢离合,从本质上提升中年级学生的文学素养。除国学类书籍以外,教师也可以选择具有导读作用的外国名著,帮助中年级小学生感悟中外语言表达差异、了解异域风情。同时为维持中年级学生长久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興趣需要,在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指导其做一些迁移性练习。结合课内训练,将课外学到的知识引用到课内。如多数中年级学生都看过四大名著,或多或少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那么,在课内学习《三顾茅庐》这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其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引用到课内。

    最后,除教师引导以外,也可以利用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目标制定、阅读笔记记录、同伴分享、同伴阅读,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最大程度利用小学生自我调节效力,教师可以借鉴《现代阅读学》一书中胡继武提到的阅读经验,以表格的形式,鼓励小学生从期望书本回答问题、期望阅读获得知识、书本引导方向等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逐一填写。通过上述内容填写,可以帮助小学生制定一个整体宏观的目标。随后要求小学生在宏观目标的带领下进行阅读笔记记录。在强化其对阅读理解的同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课外阅读指导效率。

    三、构建家校联合指导环境

    家校联合指导环境的构建,可以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依据。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在学校内展示自身新面貌,率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小学生提供效仿的榜样。同时主动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制定涵盖小学生人格、知识、心理等多方面内容的多元化课外指导体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方式丰富课外生活。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利用少儿数字图书馆、电子绘本,制订课外主题阅读计划。在主题资料收集、主题阅读目标制定的基础上,以创意作业设计的方式,选取《驴小弟变石头》等经典绘本。利用课外时间,与小学生共同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过程中激发小学生感恩情愫,并以“争做父母小帮手”为主题,鼓励小学生将阅读体验上升至行动实践中。随后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小学生行动实践情况。

    读书贵在坚持,而读书氛围的营造是读书坚持的前提,因此,在通过讲故事活动激发小学中年级学生寻找阅读资料的兴趣后,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部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设置一个读书角。同时在读书角内根据书报刊物、文学名著、名人传记、外国文学、童话寓言等类别进行读书资源的适当配置及更新。考虑到读书角运营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刊放置在读书角内,与其他学生分享,并交流阅读后感悟。如在《地板下的小人》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推荐这本书的小学生与其他阅读者进行信息交互,促使其对“童话让我们询问自己”这一核心理念具有更深刻的认知,进而产生对《永远说不完的童话》《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等其他童话语言类别书刊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動与小学中年级学生家长沟通,促使小学中年级家长认识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指导理念,为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依据,为小学生提供健康课外阅读的屏障。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信息互通功能,利用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等工具,开辟教师与家长、小学中年级学生信息交互平台,为家长推荐亲子阅读绘本《你是我的孩子》《爱的教育》等。鼓励小学生、家长在交互平台中分享亲子课外阅读的点点滴滴,以便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小学生在家庭中的阅读情况,为其课外阅读阶段遇到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以学习、兴趣爱好、青春、理想、亲情及亲子教育、生活常识、养成习惯为主题的心灵鸡汤类文章,如散文、随笔或者《求学》杂志部分语录等。通过智能移动通信渠道,与中年级学生家长畅谈与学生教育相关的话题。同时主动询问家长关于中年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言行举止及不良习惯的情况,适时引入心灵鸡汤类文章内容,鼓励其根据心灵鸡汤类文章调整家庭软环境。并通过改变家庭软环境,潜移默化地更正中年级学生不良习惯,以便通过后天习得的精神食粮培养中年级学生良好的品质。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综合考虑小学生课外阅读态度、能力、习惯等多方面问题,利用家校联合指导及学生自我调节阅读策略,逐步激发小学生参与兴趣。优化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环境,促使小学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