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考实验探究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
范文 | 曾宝军 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也包括陕西省的中考物理试题,对试验的考查涉及方方面面,试题灵活多变。大概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加以注意,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以下是我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一、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量程、读数等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例如2009陕西中考30题、第31题。2010年陕西中考第30、31题。2011年陕西中考第31题分别考查学生对量筒、测力计、温度计、电流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这类题对能力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对仪器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亲手用过,实际操作过,那么出错率肯定低。而且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做好实验探究,为下一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调亲身探究体验 例如2009陕西中考第29题,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cm。生活中的照相机(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可计分)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 三、考查学生搜集、整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反思的能力 例如2011年陕西中考第32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石子下落比羽毛快得多,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他们利用天平、秒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细沙、水、牛奶、食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将能够下沉的物体从液面处由静止开始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0.3m。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下沉的越快。 (2)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9的数据可知,物体下沉快慢还与 ______________有关。 (4)图示为物体分别在三种液体中下沉时间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象,其中,反映物体在食用油中下沉时间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 此题看起来难度很大,以前学习中学生从没体验过这种实验,实际上知识落点且很低。学生如能在平时实验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养成从数据中分析实验结论,抽象出科学知识,得出科学结果的习惯,那么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很轻松完成的。而这些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的试验操作,并在教师精心指导才能逐步形成。 四、考查学生设计科学探究,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给你一只铅笔,一块海绵,一个平底透明的玻璃杯,一个平面镜,足够多的水。请选出其中的器材,分别设计一个力和光的物理小实验,简要写出试验过程及能说明的物理知识。 这一类的考查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能较好地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又考查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 物理课承担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严谨等科学精神,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侧重于实践,最忌讳的是纸上做实验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真实性,生活化,真正地学好这门科学课,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龙白中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