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范文

    孙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本文从“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促使学生保持阅读热情”这几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希望能够让广大教师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23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发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兴趣不高、难以主动参与到阅读课堂上,并且教师的教学过于传统、枯燥,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为此,鉴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关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阅读兴趣不高。可以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持续,总是出现神游天外的问题。这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枯燥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所以难以充分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加上,教师过于注重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成绩,所以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或者资源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故事性非常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为学生播放相关故事的视频,从而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阅读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针对阅读内容来分配角色,同时学生也可以加入一定的对话、动作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去探究阅读内容,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图片、视频、游戏的特点,来对课堂阅读活动进行趣味化的设计,从而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图片和游戏等资源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合理性,避免图片、视频和游戏等流于形式。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中,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项内容得到了强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尤其是进入中年级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阅读,自主解决相应的理解障碍。所以,在如今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来思考文章的结构安排、修辞手法有哪些。在給学生自主阅读空间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即“题目交代了什么?”“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进行精读,具体探究其中的句子描写和一些问题等。比如,可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并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小组合作阅读有利于学生能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效率。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做到有目的地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一般来说,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起着阅读基础知识渗透的作用,而课外的阅读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整合,不能仅仅将阅读局限在课内,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拓展,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到阅读能力的切实提高。

    例如,对于三、四年级的中段小学生,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正确教育方向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伊索寓言》、《科学家故事100个》和《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等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引导,同时也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一个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籍丰富到图书角中,让更多学生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会,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加强交流,能够充分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优化阅读效果。

    四、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促使学生保持阅读热情

    有效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信心和兴趣。但这是有效评价的作用,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并不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即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进步与个性化感受,从而难以发挥评价的有效作用。为此,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提高阅读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关注他们在阅读中的进步,当他们能够积极对教师提出的阅读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时或者能够和其他学生积极合作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其进行鼓励,提升其阅读的自信心。而对于阅读水平中等、优等的学生,教师除了要肯定其阅读成果外,还要特别注意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得到有效的评价,促使学生去关注自己的阅读过程,以过程性的进步来达到最终的有效结果。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引导,要不断思考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可以真正得到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慧.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N]. 发展导报,2017-11-07(046).

    [2]王丽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4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5: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