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问题探索
范文

    鲍升军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化教学模式逐渐在教育行业引人关注,社会需要综合素质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在学校内接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应当将学生的素质与思想观念教育凌驾于日常生活之上,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开展和进一步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2-223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的成长与品性认知的养成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生与教师都应该提高对此的重视与理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科学合理的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成为当下的一大重点,本文主要阐述探究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并提出几点策略建议。

    一、理解課本知识,独立思考为先

    学习的本质是将所学化成自己的所得,所以回归课堂本身,学生首先要以课本为基础,认真学习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将其消化吸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往往被忽略,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使得学生参与感降低,降低了上课效率。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全方位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接入知识之间与生活的关联性,在让学生得到丰富知识积累的同时,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思想,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保证生活化教育理念渗透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看到有利和不足之处,为生活化教育理念内容的发现和利用,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而提高课堂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认识自己》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与学案,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在了解了课本的大意后便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不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文字提炼出框架,比如“认识自己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发现问题就是在独立思考课本精神的表现,简单列出框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然后让学生自己回答这些问题。由于是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可言,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对比,《认识自己》这门课程变成了真正地学习认识自己,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朗读课本学习课本。整个课程将重心放在了学生身上,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评价的能力,将课本上简单的文字知识潜移默化地应用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做个总结并补充漏掉的知识点,在结束课堂的同时再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将课堂变得更加有意义[1]。

    二、生活化情景式教学,案例中实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渗透和整合,除了要将教材作为根本基础挖掘,并且利用其中的品德要素之外,还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和参与实践活动的条件与情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内化,推动学生品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活化教育理念内化的最佳方法是秉持实践性原则,将实践作为最为有效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课堂,科学组织一系列的校内或者是校外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并将其发展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条件,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主题,增强实践活动设计的针对性,让知识教学和实践素质发展同步进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时,教师可以将课堂设置为家庭氛围,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角色,比如选取几个男生扮演爸爸、爷爷、儿子等,几个女生扮演妈妈、女儿、奶奶等,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学生自己在家中只会扮演儿女的角色,却无法体会到家长的角度,所以要想理解家庭的含义、体会家庭的作用,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各个家庭成员的意义,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责任义务都是社会道德与法治对家庭的要求。这样的情景式课堂更能够带动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建设一个特定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这门课要讲的知识,并将其表现在行动上,自然会对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灵动课堂,生活角色互换

    学生对教师的刻板印象就是在黑板前、讲桌后的演讲者,而学生则是坐在桌椅上的听讲者,很多学生对教师都有一份崇敬之情,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存在。由此看来,课堂对于教师的授课来说还有很多灵活地操纵方式,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能力[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一课讲述的是关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在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学案,将一些重点知识勾画出来让学生预习,然后进行小组课前作业,讨论如何将这些内容讲述给其他学生。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将这一课先自行理解,而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上展示,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讲解给其他同学。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授课的人,学生成为了讲课的主角,在讲课过程中,其他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备与理解去发现别的学生的错误,在学生之间的比较与听讲中,形成一个学习的互动圈。灵动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在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到最后真正将自己的理解讲授出来甚至能够发现其他人的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思考,对这门课的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总结: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正在养成自己思想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领导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性,对其将来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学校在落实以德树人的措施的同时,更是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刘志国.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0(12):208-208.

    [2] 柳飞燕.植根生活“土壤”“生长”法治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3):79-8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14: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