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 |
范文 | 杨利川 摘要:在新课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单一思维,即学生通过合作沟通强化所学知识内容。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化学生数学的表达与运用能力,还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问题展开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2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合作,合作能力成为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而各阶段教育都越来越关注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准确把握学科特点,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高效教学方法的实施。初中数学的学习既涉及计算,也涵盖数学实践和理论应用,很多学生即便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但面对实际问题依旧束手无措,无法在试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味被动或机械地接受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激发潜力,获得数学运用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的锻炼,产生探索和学习数学的激情[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发挥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互相讨论、相互学习、互促互进,有利于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再将学生划分为单一的个体,而是让学生合作讨论、参与学习、分享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以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依据进行混合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应当明确自己的分工,互相扶持,朝着合理的学习目标前进;同时组员担任的角色要采取轮换制的方式,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或承担自己应尽的职责,实现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和发展[2]。此外,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重难点出发,科学制定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二,注重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明确分析所选的教学内容,选择值得学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内容。以“有理数”为例,该知识点多是理论性内容,学生只需熟练记忆与练习巩固即可掌握,因此在教学环节可以无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第三,留足思考时间。针对初中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并不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答,而是让学生自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或难题,若无法独立解答问题,则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予以解决,这样方可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实际上,部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所提的课堂问题,并未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而是直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教学效果,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3]。如针对如下例题的讲解:二元一次方程x+2y=5的有几个正整数解?由于该题的解题思路不太明确,这时教师应该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与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出正确答案,即:将y当成已知数进行x的求解,当y=1时,x=3;当y=2时,x=1,这样便能得出方程式有2个正整数解。由此可见,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第四,注重组内优差关系的正确处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对自身的价值有深刻体会,愿意且乐于在组内讨论中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若教师不能对组内优差关系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处理,则无法彰显互助学习的理念,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造成学生成绩的两级分化。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要事先做好学困生功课,鼓励学困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回答问题,并重视优等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作用,鼓励其主动发现、自主探究,这样方能实现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共同进步。 第五,注重评价反思。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教师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给予各组成员中肯的评价[4]。实际上,这些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理论体系。在新时期背景下,既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如学生针对教师平常教学中提出的意见等,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教师正确定位和评价自己,注重交流反思,方能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结束语 综上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种高质高效的教学手段,深受师生的青睐,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实际运用环节,教师应该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内容选择的科学性、组内优差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及评价反思,这样方可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效用,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欣.初中數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4):136. [2]刘秀粉.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2):49. [3]何小丽.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数码设计(上),2019,(7):64. [4]凌湘.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读写算,2019,(7):2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