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研究
范文

    温树清

    摘要: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有效实施的有利保障。区角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资源之一,对幼儿探究体验、情感表达、经验积累、自主表现等多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审视下的区角活动应打破单一追求科学实验本身的活动价值,走出远离班级具体幼儿生活的主题误区,摆脱自上而下、教师主导的创设模式,突破仅囿于区角活动而缺乏课程意识的片面思维。由此,基于课程视角的区角待回归、需重构。区角价值需着眼于完整儿童,其主题应立足于儿童生活,其创设应倡导师幼共建,其活动应注重课程整合。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5-261

    引言:区角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资源,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活课程”。课程审视下的区角已不再停留于科学探索活动本身,而应追随儿童,捕捉多元价值,以实现完整儿童的课程观。

    一、充分利用活动室和寝室的有限空间

    幼儿园充分利用闲置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幼儿园每班都有活动室、寝室、盟洗室、卫生间和衣帽间,原来在设计班级区角的时候,是把班级区角专门设计在靠墙边或者靠窗边某一分离出来的位置,剩下的活动地为一摆放桌子提供幼儿就座,这种设计的区角位置比较小,而且,幼儿就坐的空间也有限。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只能把区角内的材料拿到幼儿的桌面上进行游戏,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区域游戏的意义,没有区角规则,没有区角人数限制。开展活动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无法改变幼儿园空间大小的情况下,为了改善区域拥挤,我们对班级的区域和幼儿园楼道内的宽松地为一重新进行了设计,合理规划设置空间,充分利用班级内和楼道里的闲置空间,比如:寝室的剩余空间、衣帽间、楼道里的空间,增大幼儿活动的面积。所以,我们根据区角的特点重新进行了规划,把比较安静的阅读区设置在了寝室。把活动室整体划分区域,让幼儿分散的坐在区角中,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在区角里进行。对原有区角里闲置的材料,幼儿不感兴趣,不喜欢玩的区角材料进行了清理,购置了一此耐用,幼儿喜欢、其有探索性的材料投放在区角中。

    二、创设幼儿园的功能室及公共区域

    幼儿园利用楼道内的闲置区域设置了各种功能室。各班按照幼儿园安排轮流进行游戏,我们幼儿园设置的功能室主要是:牛活体验吧、温馨读书吧、创意美工吧、绘画区、科学发现室、音乐吧、舞蹈室,每班按制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区域区由班级的配班教师组织幼儿活动,这样,可以在一个功能室内,把一个班的一部分幼儿分离出来,进行游戏,这也缓解了大班额幼儿一起区域游戏的情况。

    三、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闲置区域

    幼儿园西侧有操场,教学楼后面有大片的硬化水泥地、东侧有比较小而且安靜的空间。我园通过园内教研活动,老师们建言献策,对幼儿园的户外区域做了初步的划分。将教学楼外面的塑胶场地主要进行幼儿跑、跳、钻、爬类的游戏,同时,将此类游戏器械也摆在了相应的位置。在幼儿园的西侧设置沙坑、还绘制了玩民间游戏的场地。幼儿园的后面部分是水泥硬化地,更适合于幼七拍篮球,骑小车,跳绳,所以此类游戏都在教学楼的后面进行比较好。幼儿园的东侧空间比较小,相对比较安静,将户外积木搭建游戏设置在这块地为一。

    四、采用固定区、临时区、生成区创设室内活动区域

    小班幼儿以固定区为主(娃娃家、美工区、益智区等),使幼儿对各区域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为了丰富内容,由老师在桌子上摆放材料,形成临时区。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区域活动经验,活动范围广,因此固定区的比例减少,幼儿可推动材料柜分隔出临时区域,或将桌子摆在集体教学区形成临时区(分组活动)。大班幼儿(45人),在区域设置中,固定区进一步减少,临时性、牛成性区域增加。如大班幼儿选择活动材料后,单独或与同伴合作自选空间,拼接好塑胶垫,牛成区域进行自主活动。

    五、分组教学,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鉴于幼儿人数较多,教师组织活动,难度大、效果不高的情况。幼儿园采取分组教学,分散教学的为一法。各班教师对本班幼儿分为两组,每天带班教师分为主、配班教师,幼儿有主、配班教师各带一组,主班教师在活动室内组织幼儿集体教学活动,配班教师带另一组幼儿进行区角活动,下午带班教师交换幼儿,两位老师重复早上的活动。这样,每组人数相对比较少,教师在组织幼儿区域活动时效果更好,幼儿区域活动时安静、教师指导区域活动就能兼顾到大多数的幼儿。

    六、立足“完整儿童”,构建区角课程新形态

    首先,让区角成为儿童的“探究场”。 区角课程所追求的价值体现为“幼儿发展是我们心之所向,优质课程是我们行之所往”。因此,只有做到“幼儿在心,课程随行”才称之为儿童视角的课程实践。课程视域下的区角实践,应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究,使其成为幼儿的“探究场”。我们将“探究场”理解为经验建构、主动探究,主要包含以下特点:(1)我想做一满足探究欲望;(2)我觉得一鼓励大胆猜想;(3)我试试一允许试误;(4)我还可以一在其他活动中获得多元体验。

    其次,让区角成为儿童的“问题场”。区角实践行动前,听听幼儿的心声,搜集幼儿的热点问题;区角实践中,将幼儿的困惑呈现于“问题墙”,鼓励幼儿尝试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寻答案;区角实践后,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问题解决方法与大家共享。因此,区角作为儿童的“问题场”,具有以下特点:(1)我有问题一尝试大胆质疑;(2)你问我答一乐意为朋友探究答案;(3)我们这样解决问题一试着解决问题;(4)我还有办法一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结语:总之,在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是极富挑战性、灵活性、创造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合理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观察指导,才能真正有效缓解因人数过多引发的难以组织及安全等为一面的问题,实现大班额环境下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姗姗.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J].甘肃教育,2019(10):41.

    [2]邹冰璇,张更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反思与重塑——基于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视角[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75-8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