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幼儿园区域教学策略 |
范文 | 鲍艳 摘要:本文立足于幼儿园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园区域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117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园区域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区域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区域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环境。通过该种环境的学习,幼儿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能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与其他小伙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区域活动就是教师针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活动区域内设置相应的材料,让他们能够从中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内挑选与自己学习相匹配的材料,开展学习活动。因为幼儿很容易磕碰受到损伤,所以区域活.动内的材料应该保证绝对安全,同时配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可控的调节。确保幼儿能够通过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收获到一定的知识,为今后的幼儿教学发展打下坚实的铺垫。 1.游戏与学习统一 区域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教师为了某种教学目的而安排的,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固定的教学模式,由于幼儿好动的特点,并不会长期在课堂中安分守己,区域活动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定的活动空间,同时有助于在游戏中增长知识。 2.游戏为上,学习为下 区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充分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因此教师不应该在其中加入过多的学习任务,保证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自由娱乐,挑选自己喜爱的活动选。游戏为主,学习为辅,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各种区域的互通与联系 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时,不光要把各个区域内的活动共同配合,又要保证不同区域的活动相互独立,既让学生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合作。这种区域活动无疑有助于帮助孩子面向社会,更好地生存。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实践方案 1.加强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正确引导 相对来讲幼儿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在区域活动时经常会对某些材料产生厌烦,或者中途放弃。所以教师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关注对幼儿的监督指导工作,科学的引导能够保证区域活动的正常运作。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简单的老鹰抓小鸡游戏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幼儿分别做老鹰,但某个孩子一-直想充当老鹰,就会引起其他孩子的不满,破坏区域活动的正常进行。针对此类情形教师应该指出幼儿应该面对的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人的想法,这样才能够让游戏持续下去。所以教必须在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同时,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观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调节,提高区域活动的氛围,维持游戏正常运作。 2.科学合理选择区域材料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欣赏的方式获取事物的基本形象,所以可根据幼儿的特征创设新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尤其是环境材料的选择和布局。在全新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对应的材料,开展探索活动,而丰富的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幼儿心理上的需求。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数量必须充足,可以同时满足5位以上幼儿进行游戏,在投放材料时,应根据区堿活动的发展状况合理地投入。 例如,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区域活动中层次性地安排活动材料。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能有效实现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另外,针对材料的使用标准、摆放标准进行标识。一是方便幼儿操作和取放,二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区域活动的材料虽然是教师选择和决定的,但是实际操作和玩法却由幼儿自己决定,利用材料实现对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目的。 3.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幼儿具有反复和不稳定性的特征,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反馈。既能有效调节和改进幼儿的活动方式。又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在区域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培养,尤其是表现比较突出的幼儿。 例如,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间接性地指导幼儿如何学习和活动。当幼儿对区域活动无兴趣时,教师可向幼儿提出假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当幼儿之间发生纠纷时,教师应指导幼儿如何友好地交流与沟通,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4.引入混龄模式提升区域活动教学效果 在过往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常常将幼儿按照大班、小班、中班划分。幼儿只能与同龄的小朋友开展区域活动,虽然幼儿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也得到一定程度地锻炼和提升,但同龄活动形式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区域活动的教学作用,也无法促进幼儿形成早期的社会性发展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考虑我国国情,结合具体的活动项目,适当引入混龄区域活动模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力。 例如,教师在幼儿园运动性区域开展“二人三足”的活动项目,在设置游戏分组时,可以每组安排一个年龄稍大的幼儿和一个年龄较小的幼儿,由大幼儿向小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增强异龄幼儿间的互动交流,发挥大龄幼儿的榜样作用,提升混龄幼儿的社会沟通能力。然后.通过游戏活动,锻炼混龄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敏捷性强化幼儿合作互动的游戏能力,进而促进混龄幼儿社会意识的构建,体现混龄活动模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优越性,显著提升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早期综合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实施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之前,首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本着科学的设置原则,为幼儿规划活动区域。同时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融入趣味化、多元化的活动项目,结合区域混龄活动模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发挥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想。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心中有儿童、行路有方向——走向“高质量”区域空间规划与材料投放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77-178. [2]张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9(22):169. [3]丁晓亚.从无序走向有序——谈视觉符号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華夏教师,2019(15):50-51. [4]林明雅.本土化美术区域活动中引领幼儿创造美的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9(10):91-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