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范文

    闫翠萍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各种能力各种素质的奠基阶段,也是各项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古语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讲的就是从小培养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教师也常说:习惯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可见良好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习惯养成存在以下问题:

    环境因素。常言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最容易让孩子模防,如果家长不注重家庭环境,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潜移默化。那孩子在入学时就已经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如:邋遢、没有时间观念、不讲卫生,说脏话等。

    习惯养成容易出现反复。由于年龄关系,孩子们对某一种习惯的养成缺乏持久性,受情绪、身体状况的影响,好的习惯会出现反复。经常表现在某个学生这一周书写整齐,注意力集中,也许下一周就会浑浑噩噩,字迹潦草。

    部分学生缺乏自律,过于散漫。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过于溺爱。凡事不管对错都由孩子说了算。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规矩意识,不会自己管理自己。一旦无人监管就会放任自己,无法无天。

    学习自主性差 荣辱感淡薄。受家长教育理念影响和教育制度约束。家长认为上学只是孩子长大的一个必经的阶段,并没有明确目的或清晰的规划。往往说“学到哪在哪,能做到啥程度做到啥程度”这样孩子学习就没有目标,好坏都无所谓,混日子。习惯自然无从谈起。加之教师没有惩戒权利,对于这样的孩子不敢管,不愿管。此类孩子就成了影响别人,破坏良好习惯的高手。自己不求上进,还蔑视他人,破坏制度。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结合自己从教几十年的感受,现就小学生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学生刚入学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对一切都存在敬畏。他们知道遵守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规矩,尊敬老师。但孩子毕竟小,有效注意时间较短,上课时就会出现各种现象,走动、说话、做小动作等等。这时就需要一位严爱相济的老师,既要关爱他们又要给其立规矩,明要求,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持续要求,逐步培养习惯。对于孩子成长,学习中的正当要求,家长也要舍得管教,而不能以孩子小为借口,替孩子开脱。只有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才不至于以后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要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从小让孩子接触正能量人,杜绝不良习气的影响。家长和教师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其身正不令则行。持久的潜移默化,好的习惯就会在孩子的心里扎根。

    二、学校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习惯的方法

    1、教师要做到一身作则,让学生学有榜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具有师者形象。要想培养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比如,上课提前一分钟进教室;自觉讲普通话;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等。时时处处给学生带好头,让学生学有榜样,追有标杆。

    2、语文教师还要注重每册教材中的习惯片的教学。苏教版语文每一册教材首先安排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及学段要求的习惯培养目标。教师不能轻视这一重要教学能容,草草带过,更不能忽略。学期初结合学生“收心”教育重在培养习惯。首先要明确习惯培养的内容,具体到学段目标,并回顾以前的习惯培养目标。其次要准确把握习惯培养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做?如何人去做都要心中有数。最后就要在教育教学中持久的监督,培养,逐步形成习惯。

    3、教师要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强化习惯培养,及时纠正持之以恒。各科教學的顺利开展都得以良好的习惯为基础。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要求把习惯培养融入到读写听说的每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从细节入手,做到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善于思考,乐于倾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在提出习惯要求时要及时监督,持续培养。当习惯成为自然行为之后教学工作就会顺利实施。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4、引导学生合理比较,良性竞争,自律他律相结合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目前部分学生荣誉感缺失,缺乏上进行。加之家庭教育不到位。他们自己往往表现出懒散,颓废,对事情无所谓的态度,对别人的优良表现要么视若无睹,要么讽刺排挤。他们对班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此时,教师就要掌握其心理,为其描绘良好习惯会给他(她)的将来带来的种种好处,然后引导合理比较两种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让其能找出自身的优缺点与其他同学比较,既不打击其自尊又使其明白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该向别人学习什么,从而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通过长期的培养,孩子就会具有良性竞争意识,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学会自律。

    5、以活动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益的活动是教学的一种载体,也是良好品德养成的手段,更是习惯培养不可或缺的方法。在教学中开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潜移默化的促使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6、注重鼓励表扬,激发信心让好习惯逐步转化为行为定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适当放大优点,引导学生以榜样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集体,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养成良好习惯。

    7、强化监督持续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而喜欢玩耍、轻松不受管束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责任意识敢于担当,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和仁爱之心。舍得时间和精力,做到嘴勤、眼勤、腿勤。。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培养。及时监督,及时提醒,持续培养。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长、老师、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