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筝曲《袖梦》的艺术特色
范文

    [摘 要]筝曲《袖梦》是当代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所作。乐曲取材于中国的“袖舞”,作者运用唐代音乐的独特乐律和流动的音乐线条营造出水袖舞动时“行云流水”一般的种种形态。同时运用古筝特有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乐曲的魅力。本文对《袖梦》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进行阐述,来分析乐曲中的艺术技巧、情感表达以及相关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袖舞;艺术特色;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0-0166-03

    [作者简介]林芷羽(1998—?),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学生。(开封?475000)

    在我国传统音乐与乐器的发展过程中,古筝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影响力。它作为表演艺术最高的民族乐器,可以展现出多种形式的音乐感觉。《袖梦》一曲的创作,是源于曲作者观看了一场中国古典袖舞的表演后,对其舞动翩翩,时强时弱的“水袖”产生了创作灵感。曲作者结合古筝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较高的演奏技巧,对此曲做出了完美的诠释。本文对《袖梦》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此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之间的微妙关系,具体阐述如下。

    一、乐曲的定弦手法

    由于传统的五声定弦的方法使古筝在音乐创作上受到非常多的限制,乐曲在调式的转变上很不便捷,所以当代作曲家突破了传统的定弦方式,创造出了新调式结构——人工音阶定弦法。又由于《袖梦》的基本来源为中国的袖舞,属于舞蹈与与戏曲的融合。在唐朝,袖舞的(技能)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顶峰。所以作曲家运用唐代的雅乐音律,并与当代筝曲定弦方式的十二平均律相结合。

    乐曲《袖梦》就是采用这种定弦方式,在传统民族调式的基础上做出了现代改编。在D调的基础上定弦表现出了B羽调式的感觉,并对前三个弦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加入了#5的变化音。在中间的音节中,加入了小二度,为观众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这样的定弦不仅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也方便了演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带给大众耳目一新的感觉。[1]

    二、《袖梦》之意

    在这首曲子中,并不只是展现袖舞的那种优雅、舒缓,如叮咚泉水般在山间流过的感觉,而是从三个方面展现了水袖的美感及其韵味,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享受。袖舞与音乐合二为一的感觉,作者将水袖舞的技法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营造出与大众所理解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特色,既继承了传统的柔情,又结合了当代富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充满了时代气息。在情感上,从一开始的虚无缥缈、惆怅到后来充满希望,从失望中领悟的精神升华。对于全曲,我将分段进行各个段落的表现手法和段落意向的解读。

    (一)流动的“梦”

    乐曲第一段采用的是八六拍的节奏。在开始时,演奏者使用左右手配合的演奏方式来展现若有若无,如梦般流动的场景。左手能够进行和弦的分解,右手能够长音持续。利用这种形式体现出一种流动性的音乐境界,梦中游离的光影,黑白都在第一段有所展现。并且利用音乐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把听众从现实缓缓拉入梦境当中,进入演奏的情景当中。第一段使人置身于云雾缭绕的森林当中,去感受与自然的结合,打造出梦与音乐合二为一的完美融合。

    在这段乐曲表现中,仿佛有一个身材曼妙的女子,缓缓地走到了你面前,她用洁白的水袖在听者面前轻轻地舞动着。这时仿佛一切都静止了,空气中凝聚了舞者的呼吸,眼中只有舞者的身影,如影随形般美好安静。一时间忘却了现实世界,仿佛梦是真实的,令人陶醉。

    这一段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古筝演奏技法——轮指。轮,有按照次序替换的意思,如轮流、轮换。而轮指就是五个手指除了小指,其余四个手指轮流弹奏有相同快速节奏型的相同音符。由于古筝是点状性的乐器,不如管弦乐器的声音具有延续性,所以古筝这个乐器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作曲家与演奏家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延续性的演奏方式。轮指就是其中之一,用点状的音符快速连接起来,并通过力度以及强弱的改变,赋予段落生命,使乐曲段落形成一个线条。之所以《袖梦》可以展现出流动的“梦”,便是运用轮指这种流动的音乐线条,去营造出水袖舞动时绵绵不绝的场景,展现袖间丝丝情意,如梦境般的旋律流动。

    (二)舞动的“情”

    如果说第一段是流动的“梦”,那么第二段就是舞动的“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两点:第一点,“舞动”。上一段中“流动的”是运用古筝演奏技法中的轮指,“由点到线”地将音乐连接成整体,轻缓的音乐将听众慢悠悠地从现实世界拉到了美好的梦境当中。是一个准备的过程,给大家一种心灵的洗礼,使人远离现实的烦恼,进入一个世外桃源。而“舞动”,代表了前面的铺垫已经完成,就要切入正题。此时的音乐已经进入新阶段,速度和节奏与第一段不同,具有明显变化。音乐的变化仿佛意味着袖舞在此时正式舞动了起来,身姿轻盈的女子,抛撒着时快时慢的水袖,使人感受到了袖舞技法中独特的魅力。第二点,就是“情”。在这一段落,乐曲第48小节的刮奏将本段推向了高潮,刮奏之后乐曲低沉的旋律线条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宣泄,抒发了内心情感。同时用低沉的音符作为“袖舞”的重音点,可以感受到作者描述出舞者对水袖的倾注,对世间万物的感叹。所以,以音乐色彩为主的本段终于显现了它的作用。我们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作曲家在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尽情地挥洒自己在创作上的天赋。作曲家从他感性与理性的思维观察,并结合他的二次创作,找到了音乐中更多的发现与其中蕴含的“美”。通过对舞动的“情”中的感觉、情感、知性、意志的感受和演奏,实现了《袖梦》的美,赋予了《袖梦》生命。[2]在这一段中,出现了与新演奏技法轮指不同的传统演奏技法——“以韵补声”。这个演奏手法恰恰是古筝这一乐器微妙传神的秘密所在。“以韵补声”就是以右手取音弹奏为主,左手以补韵为主。“作韵”是古筝音乐的根本,是筝乐之魂。通过这种独特的技巧及独特的韵味,奠定了古筝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及非凡的演奏效果。[3]古筝作为民族乐器,传统的曲目中调式基本都为宫、商、角、徴、羽,也就是do,re,mi,sol,la,没有fa与si。所以,我们在弹奏这两个音的时候,是利用左手将mi和la按出来。而“以韵补声”的最大作用就是巧妙运用左手的各种作韵技法对音乐旋律加以润饰,使其配合出來的效果更富于韵味,使音乐更加抒发情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这个段落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抒情段落,一个用舞蹈用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故事。

    (三)炫动的“舞”

    此段落与前面两个段落不同,与前面形成反差,摆脱了前两个段落温婉抒情的演奏方式,而是加快了弹奏速度,以富有节奏感的点状旋律、具有线条感的摇指段落和一些现代演奏的高难度技法,为大家展示出不一样的袖舞风格,展现了乐曲动感十足,刚柔并济的乐曲特点。就如在电影《十面埋伏》中,演员章子怡表演的一段击鼓袖舞,此段舞蹈与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不同,舞蹈充满了力量。她刚劲有力,不拖泥带水的舞蹈动作,让人看起来潇洒自在。在这一段,快板是慢起的,舞动的,由缓到急的节奏变化,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惊涛拍岸的动态。

    本段最大的特色就是展现了舞动袖舞的“流水”般的形態和众多舞者一起舞动时的宏大场面,同时把水袖在舞动时的刚柔并济,人袖合一的舞蹈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之所以可以把这些统统都展现出来,是运用了大量的古筝表演技法,再结合演奏者的个人加工,把乐曲推向了高潮。

    快板段落开头,是做了一个由慢渐快的处理,通过几个小节的铺垫将速度提上去。第116小节与摇指段落之前,是快板前端的小高潮。这一小段落,是模仿中国古典乐器大鼓的节拍点所设计,以充满节奏感的点状旋律展现了乐曲的力量,同时将乐曲推向下一个精彩段落。

    第124小节到第131小节所呈现的是本段重点演奏技法——摇指。摇指同轮指的意义相同,是一个音乐增加延续性的古筝演奏技法。摇指在当代古筝演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作曲家与演奏者主要运用摇指去抒发感情,展现乐曲的线条之美。右手摇指的强弱与节奏的改变,加上左手和声性的琶音组合,使人感受到了作者笔下想表达袖舞演员那刚直遒劲,轻盈飘逸的舞姿。摇指段落的各种变化吸收了袖舞技法的效果,表现出了它所蕴含的神韵和内在感觉,用或强或弱的力度和或快或慢的节奏,来体现袖舞不同的美。从第140小节到第147小节,是我们快速指序段落。快速指序与传统演奏技法不同的是,传统技法主要一指多音,主要展现乐曲的韵味,而快速指序解决了现代筝曲演奏时各种快速旋律的困难,提高了古筝独奏的表现能力。本段中,右手主要以单音重音点为主,左手三个手指为旋律音。乐段利用现代演奏技法主要想表现出袖舞表演者在展现高超的袖舞技巧。以轻盈的舞姿,自信的表情,去面对观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我看来,这个小段落还展现了另外一种美。我把这段看作是随风飘逸,不被人所“制约”的水袖。就像是,远处飘来了一阵风,风轻轻地抚摸着那衣袖,衣袖随风摇曳,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三、乐曲情感表达

    灵感来自袖舞的《袖梦》,是一支十分清新的乐曲,在我看来,它可以净化听众的心灵。乐曲所想展现的一幅画面就如一位身材曼妙的女子,在江南人家的小庭院里,缓缓地走出来,她慢慢地挥洒着那洁白的水袖,像是书法般行云流水的模样。她在舞动时,时快时慢,时强时弱,她的一点一提,都恰到好处。她羞涩的笑容沁人心脾。

    “水袖以舞者自己的身体为基础,它抓要准,冲要直,扬袖走弧线,团扰绕袖迂回周旋。”其本身只是一种没有生命的技法,但融入舞者的情感、气韵、思想,才被赋予生命的气息。所以更加强调舞者与水袖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二者“合二为一”,达到作者想要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袖梦》的精神由此而来,作者对水袖的理解,他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对古筝的理解与未来,运用了雅乐的音律和流动的音乐形式营造出来。梦中的场景和水袖舞动时的“挥洒自如”,从他的创作中都显现出来。

    当然,好的情感表达,并不只是我们凭空而说,而是需要曲作者和演奏者的结合。曲作者的乐曲创作是曲子成功的一半,而优秀的演奏者的二次创作是乐曲的灵魂。乐曲中有很多现代古筝演奏技法,它需要演奏者强大的技术水平和基本功。如何将乐曲表现得和作曲家的创作初心一致,还需要演奏者的艺术才华。乐曲中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当然也需要演奏者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表现出来。

    结?语

    音乐是一个可以展现情感的艺术,作者通过一首《袖梦》,利用水袖素材为主题,表现他的情感与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美”的追求。我们追随着他的脚步,走入他的梦里,走进他的音乐世界。通过《袖梦》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气韵,来实现创造美的世界的理想目标,让观众不仅听到曲子,而是能领略到曲子的“美”。

    《袖梦》大篇幅使用现代古筝演奏技术,并加入了全新的元素,不仅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特点,还能够将自身的音乐思想凸显出来,使表演者能够将自身的情感蕴藏其中,赋予整首筝曲更丰富的生命力,形成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音乐与舞蹈艺术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艺术融合,增加了音乐的多样性,促进我国传统音乐的健康长远发展。

    注释:

    [1]周?锦.浅析古筝曲《袖梦》的音乐创作[J].北方音乐,2017(01):216.

    [2]姚?聃.筝曲《袖梦》的意境分析和美学意蕴[J].黄河之声,2018(17):36—37.

    [3]赵?星.从“以韵补声”到“以音表现”——浅谈筝演奏中左手技法的变化及由此引发的思考[J].黄河之声,2009(19):34—37,33.

    (责任编辑:崔晓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