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人力资源有效管理、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范文

    程方

    

    [摘 要]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方式方法更为灵活,能够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性,科学的弹性管理制度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情绪。心理资本积累对于提升员工任务绩效、工作贡献以及改善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弹性管理和心理资本可作为企业提升工作绩效的手段,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结合企业需求和员工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弹性管理;心理资本;工作绩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0.018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0-00-03

    0 ? ? 引 言

    弹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强调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管理过程中也可灵活使用多种弹性管理策略。心理资本指个体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心理状态,个体成长过程也是心理资本不断积累的过程。工作绩效则主要指个体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各项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促进组织工作绩效提升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的现实问题。

    1 ? ? 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心理资本、工作绩效的理论概述

    1.1 ? 构成要素

    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具有管理方式更具特色、管理举措更灵活、管理方法更多样、管理时机更精准的特征,管理人员可自我调整和选择管理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所谓的弹性指组织指在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做出的反应和改变,因而,弹性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能力。目前,较为常见的人力资源弹性管理方式有:职能弹性、时间弹性、薪酬弹性、数量弹性等。其中,职能弹性指员工要能够顺应工作要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一般需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时间弹性指员工的工作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户需求和经营形态等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的,时间弹性管理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弹性工时制度;薪酬弹性指改变员工的薪酬支付结构,将员工薪酬与个人绩效挂钩,以便更好地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数量弹性指当组织中人力数量发生变化时,组织要能够灵活应对,保持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对应,且随着企业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企业管理者全面掌握员工的心理资本,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通常情况下,心理资本可划分为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4个维度,现有文献中有关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的论述,并认为心理资本对于工作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从而建议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员工的心理资本,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让员工感到有希望,乐观对待工作,并在工作中表现出一定的韧性。

    绩效的概念最初源于管理学,通常认为,绩效有个人、团体和组织绩效之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绩效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侧重。从个人层面来说,工作绩效指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结果,其中既包含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也包含行为的结果;从团体或组织层面来说,效益是组织的核心,组织管理过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绩效,获得组织效益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绩效通常指员工的工作表现,评价标准主要以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为依据,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员工绩效的考核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心理资本均为管理手段,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绩效指员工的工作行为表现及结果,采用何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对组织的效益和员工工作绩效提升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1.2 ? 概念模型

    大量研究显示,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心理资本总体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运用弹性管理方法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提升工作积极性,进而增强工作绩效;心理资本中的情绪因素对员工的任务绩效、工作奉献、人际促进等产生影响。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心理资本、工作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对员工心理资本积累有一定影响,通过职能弹性、时间弹性、薪酬弹性、数量弹性等措施,对于提升员工自我效能感、培养员工的积极情绪有积极意义。实施科学的弹性管理策略有助于提升工作绩效,提高员工执行任务绩效,促进员工积极为组织做出贡献,形成和谐的组织人际关系。反之,工作绩效提升对心理资本和弹性管理方法实施也有一定的反作用,科学的弹性管理,心理资本不断累积,工作绩效不断提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上述概念模式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的,其中,关于弹性管理、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还需要做进一步验证。但总体而言,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要想提高工作绩效,使用弹性管理策略,注重员工心理资本积累是一个有效途径。

    2 ? ? 发挥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促进作用的对策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概念模型,笔者研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为提升组织工作绩效,应构建更为科学的弹性管理制度,并将心理资本积累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中,建立起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工作绩效的良好互动关系。

    2.1 ? 发挥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对心理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实施可从多方面入手,首先,以职能弹性管理提升员工自我效能。一般而言,职能弹性越高,员工相应承担的责任越重,赋予员工的自主权越大,也更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性。首先,在职能弹性管理制度中,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且具有一定的可发挥空间,员工在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也会越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用计划性岗位轮换的方法,并将岗位轮换与技能培训、有效激励紧密结合,发挥职能弹性管理的最大效用。其次,以时间弹性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情绪。传统固定工时的管理方法,实际上对目前很多岗位已不再适用,现代企业发展越来越注重技术、知识等要素,员工潜能激发和工作效率提升要以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主。为此,实施时间弹性管理,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优胜劣汰,改变员工被动工作的局面。再次,以薪酬彈性促进员工心理资本积累。薪酬对于员工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目前很多员工在选择工作时第一考虑的要素就是薪酬,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在充满期待的心理作用下,员工的工作绩效必然会更高。当然,也并非是薪酬越高越好,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薪酬与报酬更紧密的系统。最后,以数量弹性提升员工队伍的灵活性。目前,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越来越注重合作共赢和人力资源共享,业务外包是企业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业务外包的形式有助于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同时选择专业的外包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对组织绩效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 发挥心理资本积累对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

    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有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体现为员工工作中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工作进展。心理资本对任务绩效、工作奉献、人际关系促进均会产生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对组织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例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和热情地参与工作,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其他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的乐观水平越高,对于任务绩效的完成度也会越高。以知识型员工为例,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韧性,因而任务绩效水平也相对较高,这反映出心理资本对于工作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为有效发挥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升心理资本的竞争优势。企业要认识到心理资本在工作绩效中的优势,注重员工心理资本积累。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相比,具有投资少且回报高的特征,为此,企业应关注员工情绪,促进员工形成乐观、积极、希望等心理因素,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第二,运用弹性管理策略,重视员工心理因素方面的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企业在培训开发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员工知识、技能方面,却忽视了心理因素方面。为改变这一现状,企业应将乐观、韧性、自信等积极心理纳入培训规划之中,以提升员工的自信心,进而提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促进其更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第三,构建注重员工心理资本积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要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契合,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打造以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为核心要素的企业文化,形成积极向上、自信坚强、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进而创造出更高的工作绩效。

    2.3 ? 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心理资本、工作绩效的关系

    首先,心理资本对于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和工作绩效提升具有中介作用。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感知度越高,员工的心理资本会随之发生越大改变,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资本在弹性管理和工作绩效中具有中介作用。当员工自我效能感高时,感知的自我价值和组织价值具有一致性,在认可组织目标的前提下,表现出的更多的是积极的情绪,这种互动和影响不仅表现为工作行为方面,同时也会对组织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降低企业人际关系管理成本,实现组织工作绩效整体提升。其次,人力资源弹性管理要平衡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虽然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策略实施会改变员工的心理资本和工作绩效,但执行弹性管理策略时也会加大成本投入,所以在追求弹性管理正向效用的同时也要衡量好成本和效益,避免盲目追求弹性的最大化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

    3 ? ? 结 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心理资本积累,将心理资本纳入人力资源规划之中,在培训开发、薪酬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融入乐观、希望、自我效能等心理资本要素,通过发挥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提升组织工作绩效。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弹性管理的效用,结合企业管理的需要,制定适宜的弹性管理制度,平衡好弹性管理需付出的成本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郑立勇,孔燕.基于心理资本理论视角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增值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9(1).

    [2]柯江林,孙健敏.内控型人格、变革型领导与组织文化对员工心理资本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9).

    [1]刘艳飞.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的绩效考核问题研究与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12).

    [2]戴志毅.淡马锡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对中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J].经济师,2017(6).

    [3]李思俊.组织支持对人力资源措施和员工绩效的影响探究[J].中国市场,2017(23).

    [4]赵小容.论人力资源管理系統中绩效与薪酬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7(16).

    [5]胡优玄.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9).

    [6]王焕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7(18).

    [7]张璇.组织支持对人力资源措施和员工绩效的影响分析[J].经贸实践,2015(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9: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