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研究 |
范文 | 王进 摘要:随着通信、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不断出现,逐步形成了当前我们生活的新媒体环境。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表现出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因此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在新媒体影响下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媒体构成了当前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也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高等学校;意识形态;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一方面需要在内容上富有说服力、感召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广泛有效的传播。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织,作为传播党和国家最新理论和最新思想的前沿阵地,也必然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作重要一环,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场所。面对着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构建时期的高校学生,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则成为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新媒体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1.1 新媒体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2],是利用新兴技术,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向用户提供信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发展,很多人也把新媒体与网络等同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作为新媒体的定义。因此,新媒体拥有实时性、互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网络的特点,因而在传播速度、形式、内容、辐射面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明显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体现出极大的优势。另外,基于网络环境和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日常阅读内容、阅读偏好等数据预测用户的需求,进一步向用户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提升用户在使用新媒体时的体验,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 1.2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3]。为此,高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而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聚集了各方面顶尖人才和先进的知识技术,并通过讲台、论坛、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客观上形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在高校交流与传播;另一方面高校是思想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这就决定了大学要重视思想的开放与交流,进而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而在思想意识领域则会形成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情况,因此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与斗争也将在高校之中表现出来,并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要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高校肩負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就必须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在高校中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肩负起向高校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如果忽视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放任各种正确的和错误的观念在校园中传播,高校学生就可能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下降,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就无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2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魏晓文、邵芳强在《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提出:“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网络背景下使中国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冲突和斗争将更为直接。网络背景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应加强组织保障、思想保障、制度保障和载体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2.1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第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受众群体扩大。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让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从现实逐步向虚拟互联网环境延伸,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iPad等工具的普及,时间和空间己不再制约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能够涉及到分散的个体,使得每个高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网络接受教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提升。网络是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来的新媒体,迅速成为大学生们广泛熟知并加以运用的主要媒介,融入了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和生动性的语言,为高校学生展示健康、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意识形态教育形式,使得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原本严肃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个人行为,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使高校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第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渠道增加。新媒体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路径,意识形态工作更加贴近高校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极大地扩大了意识形态工作辐射的范围。比如,当前各类高校都建立了自己微信、微博账号,通过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让学生们通过更多的途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实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主要表现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高校主流价值观念。英国著名政治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曾说:“互联网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由于新媒体的出现,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多样化,严重侵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权威性。因此,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决定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第二,新媒体的即时化和碎片化决定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很多信息是碎片化的,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不够深入、具体和客观,加之受到发布者个人价值观和主观立场的影响,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断章取义,混淆视听,误导大众。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网络大V等人,他们发布的信息将使学生更易接受,进而影响学生判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 3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研究 3.1 坚守“四个自信”,做好高校意识形态的固本工程 “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意识形态的最为核心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坚定“四个自信”,围绕“四个自信”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学习,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是高校做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的关键。 3.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筑牢高校意识形态思想舆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败。一是把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入口至关重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提升思政教师的网络水平,充分利用新媒体与高校学生互动,建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反馈的新通道,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的有机统一;三是加强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在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必须要不断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健全思政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充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三全育人的人才保障,是每位学生大学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师,承担着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大责任,因此其能力和水平也将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教师,辅导员是每个学生进入大学后,最早认识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他们与学生亦师亦友,对学生的情况有着较深的了解,也更容易沟通,可以针对性地展开专门辅导,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因此高校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同时,也应重视培养辅导员队伍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可以建立辅导员沙龙交流制度,与不同高校的辅导员交流心得,提升专业技能。通过组建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参加不同层面的专题学习、进修和参观考察,开展系统的理论培训,鉴定辅导员的政治信仰,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 3.4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所以尤其需要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给予师生充分表达和发声的机会。高校要充分建立并运用多媒体平台,顺利发出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发出的声音,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载体,让其彼此之间能够合作和呼应,使主流意识形态及时占据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进行理念创新,在新媒体团队的建设中不能瞻前顾后,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以应对各种挑战。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高校只有积极参与到网络媒体的运营中,才有可能掌握好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权。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坚持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高校要坚定不移地恪守正确思想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实党中央的各项要求中引领高校政治思想意识,做好校园网络空间的管理工作,加强工作过程管理,以确保多媒体平台发出主流声音、正能量,从源头上阻断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不良传播,不给错誤思想提供空间和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 28. [2]匡文波.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J].新闻爱好者,2012 (19): 32- 34.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12- 09.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7G X D卜B 1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