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主观能动性职业认知与新生代工作价值取向的研究
范文 张亚 杨敏 王闯

摘要:工作价值取向从工作目的的角度诠释工作意义,对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生代的工作意义入手,通过综述工作价值取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主观能动性、职业认同和工作价值取向的动态模型,以期为研究工作价值取向提供一点微薄之力,从而为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生代 工作价值取向 主观能动性 职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职场主力军已由老一代员工转变成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员工。新生代员工普遍具有高成就取向[1]、追求生活平衡[2]和幸福感等特征,他们与老一代不同的工作价值以及代际差异,导致了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较低[1]等管理难题出现。国内外研究表明,个体及组织发展均与工作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因此,在可持续和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时代,从工作价值取向入手实施管理,是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核心问题。
目前国外对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国内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工作价值取向的构念、测量和影响等方面。之前主流观点认为工作价值取向是稳定不变的构念,对特殊群体工作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以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以动态视角探究新生代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的内在机理,从个人特质和组织因素构建工作价值取向的形成模型,为研究工作价值取向提供新视角,对组织进行员工管理提供依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工作价值取向的定义、结构研究
工作价值取向研究起源于人们对工作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对工作价值构念经历了从关系观[4]、态度观 [5]到目的观[3]的转变。
1.1工作价值取向定义
首次定义工作价值取向的是美国社会学家Bellah等 [4],认为个体与其工作可能存在三种关系:谋生取向(job orientation)、职业取向(career orientation)和事业取向(calling orientation); Wrzenieaski [5]认为工作价值取向是从目的和意义出发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态度,员工对组织管理的态度与工作价值取向共同构成了工作价值取向的动态系统,并随外部环境改变和个人发展而发生相互转化。我国学者田喜洲[3]提出工作价值取向是从工作目的角度研究和诠释工作意义,反映了人与工作的不同关系。不同学者对于工作价值取向的定义虽然不同,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从而使工作价值取向的内涵更为完整和丰富。
1.2工作价值取向结构
目前工作价值取向的三维度结构为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即谋生、职业和事业 [6]。高谋生取向的员工注重工作所带来的经济和物质回报,工作只是他们获得利益的手段;高职业取向的员工则更注重个人成就和职业发展,工作是他们获得个人成功、地位和社会认同的方式;高使命取向的员工,更看重的个人成就感、生活意义等,他们追求工作过程中的内在享受。Bradly等 [6]将工作价值取向分为三种类型:利他助人取向(assistance orientation)、功利工具取向(instrumental orientation)和超然无求取向(detached orientation)。虽然命名不同,但是究其根本与主流的三分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Wrzenieaski [5]研究表明工作价值取向的三维度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可能受员工个人特质、工作特点和组织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我国学者何云霞[9]认为不同价值取向员工追逐不同的工作目标,价值取向在特定条件下会呈现动态性。
2 工作价值取向测量研究
以往研究可知谋生取向和职业取向的测量基本一致,但对事业取向的结构和内容的认知不同,事业取向的量表开发存在分歧,例如,Duff y [9]2个题项量表、Dreher [7]9个题项量表及国内学者赵敏和何云霞 [9]等,至今比较完整的呼唤量表是Dobrow[11]开发的12个题项的量表,为呼唤的测量及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2.1工作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为什么相同工作员工的工作价值取向会不一样?如何让员工热爱工作去主动追寻工作意义?对此,国外的学者主要提出了三大理论:
Mannetti & Tanucci从反馈的角度提出社会现实表征理论(theories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认为工作价值取向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是职场现实关系的反映;Maslin & Bornstein提出了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认为个人因素是主要影响员工工作价值取向的因素;Grusec从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 theory)的视角提出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会强化或弱化甚至改变早期形成的工作价值取向。另外,宗教因素 [10]和个人价值观 [8]等也影响员工的工作价值取向的形成。
2.2工作价值取向的个人成功与组织发展
工作价值取向是个人成功和组织发展的关键。但工作价值取向的研究仍有缺陷:一是之前研究多以老一代的员工作研究对象,未考虑新生代特殊群体的特殊性。例如田喜洲在对大学生创业者研究发现,结果不同于西方研究;二是不斷增加的实证表明工作价值取向会随诱因变化而变化,但关于工作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还很少,而这正是新生代员工追求工作的内涵和意义,是工作价值取向研究最终目的。
早期的学者们大多基于工作价值取向是稳定不变的构念的基础进行研究的 [11],之后社会学习理论从动态的视角对工作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但实证证实很少。工作价值取向随员工的职业认同、个人特质和组织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动态模型研究新生代特殊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十分有必要。
3 工作价值取向未来研究的展望
根据上述评述未来可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国内外研究大多基于老一代员工,在中国情境下针对新生代工作价值取向的特殊研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二是工作价值取向影响因素动态研究,如何从动态视角看待工作价值取向的形成和转变,如何构建工作价值取向的动态模型,工作价值取向在什么样的诱因下动态变化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动态视角下的工作价值取向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
随着新生代群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如何解决新生代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高等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新生代员工入手,阐述工作价值取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主观能动性、职业认同和工作价值取向的动态模型,以期为工作价值取向的转变机理尽一点微薄之力,从而为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Charu Shri.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ders: How to Engage Millennial in the Workplace[J]. Leadership Advance Online,2011(1): 1-6.
[2] Twenge,Campbell,Hoffman &Lance.;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 Values: Leisure and Extrinsic Values Increasing,Social and Intrinsic Values Decreas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3):1-27.
[3] 田喜洲,左曉燕,谢晋宇.工作价值取向研究现状分析及未来构想[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4):32- 39.
[4] Bellah, R . N., Madsen, R ., Sullivan, W. M., Swidler, A., & T ipton, S. M. (1985). Habits of the Heart: 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 Wrzesniewski, A. E. (1999). Jobs, Careers, and Callings: Work Orientation and Job Transi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6] Sara Faye Bradley .E mpirical construction of work orientations:Connections to workers attitudes ,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Dissertation.Columbus: Graduate School of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2007.
[7] Drecher,Holloway and Schoenfelder. The vocation identify questionmaire: Measuring the sense of calling[J]. R esearch in social scientific study of R eligion,2007,18(1):99- 120.
[8] Cardador, M. T. (2008). Re- orienting the career orientation: Implications for hybrid work orient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aheim, CA.
[9]何云霞.教师工作价值取向与教师管理的三部曲——谋生、职业、事业与顺从、认可、内化[J].基础教育,2010(6):45- 49.
[10] Duffy R D, Sedlacek W E. T 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a calling: C onnections to career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7,70(3): 590- 601.
[11] Dobrow, S.R ., Dynamics of call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usician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3. 34(4): 431- 4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