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
范文 李若男


摘要:目前,融资难问题仍旧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因中小企业存在自身规模小管理混乱、征信体制落后等问题,使银行难以对借贷风险进行把控,故有效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渣打银行的相关管理模式,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人民币市场化进程,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改革。然而在加速改革的同时同样带来了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加,突出表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上升(见图1),2011到2016年,我国不良贷款总额由4279万元持续上升至15122万元,不良贷款率也呈上涨趋势,2016年年底,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历史最高值1.74%,完善我国信贷风险控制模式迫在眉睫。较于国内还处于改革和发展中的风险控制模式,发展悠久的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模式则更加完善。拟分析并比较英国渣打银行和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模式,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发展提供启示和帮助。
1 渣打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模式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银行,渣打银行自2003年起就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团队,专业深耕于中小企业业务工作。渣打银行实行的差异化战略,使其利润率连续10年增长。2012年广受中小企业欢迎的“无抵押小额贷款”贷款总量比2011年增长了32%,贷款余额也同期增长26%。
渣打银行的风险控制观与其他银行不同,其认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将风险控制至最低,而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运用风险管理得到最大的投资回报,从而达到风险与投资的平衡。这就要求其业务要时刻保持在既定的风险偏好内。
1.1 多元化的产品设计理念
1.1.1 无抵押贷款是其主要贷款模式,弱化抵押担保
2006年渣打银行为拓展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陆中小企业推出无抵押贷款模式,即贷款无需抵押物和质押物。如果材料齐全,银行可在5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放贷款资金。这种快速贷款的模式,迅速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国广泛市场。2013年5月,渣打银行推出了首个IPAD APP——“逸商通SME”,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群[16]。该软件可以使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平板电脑客户端,直接了解中小企业贷款资讯及市场信息,甚至在网上直接完成部分贷款手续。同时,渣打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一般通过分析企业的负债状况和盈利能力来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1.1.2 注重银行各类产品的组合服务“businessone”是渣打银行推出的集综合按揭、现金管理和信贷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专门面向于资产管理混乱、现金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该产品允许中小企业业主在其按揭贷款期间,储蓄账户存款享受等同于按揭贷款的贷款利息率的利息收益。如果客户将储蓄账户内余额做抵押,则可获得不超过储蓄账户内余额200%的授信额度。还有后期推出的“一贷全”产品业务模式,提供满足企业全部融资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同时申请多种贷款,还可以通过调整担保水平 (现金、财产等)来降低贷款总成本。通过提供一揽子服务供其选择。
1.1.3 利用国际资源提供业务保障和跨境服务
渣打银行提供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外汇管理服务等多种业务保障方案,既能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更为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提供保障。外汇管理服务是渣打银行的特色服务之一,渣打银行提供很多种不同的外汇产品,为购买者提供便利的外汇交易,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同时渣打银行凭借超过1700多家分支机构的国际网络,足迹遍及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加上拥有丰富贸易经验的中小企专属客户经理团队,能很便利地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扩展。
1.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
1.1.1 建立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文化
渣打银行在信贷业务管理中,注重建立自己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文化。渣打银行在各个流程中提倡一种以责任为中心的风险意识,在整个贷款流程中,其都密切关注各类风险影响,保证在信贷过程的各个阶段内都能实现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控制。
1.1.2 打造“三道防线”的自适系统
这套防线建立于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基层业务层,渣打银行根据不同的贷款项目设计了一种紧急状况呼叫机制。在该体系内,如果呼叫机制被触发,基层管理人员可根据预警的严重性,判断是选择就地处理还是交往高一层级人员处理。第二层是自运营风险委员会,其职责主要为监督和控制上一层级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情况。第三层是银行内审机构,其职能不仅是监督第二层级的系统运行状况,还要监督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否符合中小企业的业务管理需要,是否能达到银行预期目标。
1.1.3 设计科学的评价系统,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一方面,渣打银行打造5CS原則,考察借款人和主要股东的品德 (Character)、资本(Capital)、还款能力(Capacity)、抵押(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另一方面,其根据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不同中小企业的贷款的经验和大数据,设立出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用评价系统,确保能够对不同中小企业进行合理而全面的评价。
1.1.4 打造专属客户经理,量身定做产品方案
与批发模式不同,定做模式更有利于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信贷方案。这一方面能吸引客户,更具特色和差异的服务能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同时,专属的客户经理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更容易了解企业的有效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信贷风险。2与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模式比较
渣打银行从事我国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专项服务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贷前审查、贷中程序和贷后管理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要求,而在这一方面,刚将目标市场转移至中小企业的我国商业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还处于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两者进行比较,则可得出以下差异,见表1。
2.1 业务分类不同
不同于国内商业银行,渣打银行将中小企业业务归类为个人银行业务(见表1)。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化为个人业务更容易获得贷款,也会有更多的贷款选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公私财产难以分开,划分为个人业务也符合实质大于形式的要求。在风险控制层面,渣打银行要求企业所有者在贷款时出具营业执照、纳税证明、持股超过15%的股东的本人身份证等进行信用担保。
2.2 贷前审批授权机制不同
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都采用层层分级授权的方式进行审批授权(表1),将以前一个部门说了算的放贷制度改进为两个部门的多次评估,一定程度上控制信贷过程中的信用及道德风险。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该制度的不当利用则会由于行政干预使一些好的项目被否决,并且各分级的行长同时承担着风险与业绩的双重压力,这也对銀行的贷款审批造成一定的阻碍。渣打银行则是将中小企业信贷审批业务下放至个人而不是部门。只有涉及大额贷款或特殊业务,才需要单独上报进行审批。
2.3 抵质押物的重视差异
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为了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关注企业的抵质押物(见表1),无抵质押物的企业一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抵质押物优势获得银行的认可,这也是造成其“贷款难”的直接原因。可见将贷款完全建立在抵质押物的信贷条件是不符合中小企业的客观情况的。渣打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往往弱化其抵押要求,从而降低了银行的投资门槛,例如,其在中国推出的无抵押贷款,最高可贷100万元。放弃了抵质押物的风险控制后,渣打银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控制模式(上文己详细说明),严格把控信贷风险。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考量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例如,考察企业的现金流、股东的从业背景经历等。
2.4 贷款限额管理的差异
我国商业银行总行会根据地区、贷款对象等差异实施总体的授信总量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对各类风险却没有制定直接的限额(见表1)。总行对下属的部门没有进行普遍的贷款风险限额管理,也没有通过控制贷款额度管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渣打银行注重将各个层次的贷款限额作为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这项事前控制的手段能很好地控制银行的贷款量及银行整体的信贷风险水平。
3 启示
通过与渣打银行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管理上还存在相对不够完善、亟需得到改善的方面,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3.1 打造产品组合销售和综合化服务
从渣打银行现有的产品模式上看,金融产品的综合化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信贷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的综合;也就是说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可以把一揽子服务以交叉组合的形式渗透到客户的生产销售中。另一方面是通过点对点,一对一的专属模式,定做符合单个中小企业或者某类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服务。不仅便于客户管理,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3.2 在放贷方面弱化抵押,注重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时更看重抵押质押物,没有抵押质押物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但是中小企业具有的规模小、资产少等固有特点与商业银行的要求形成矛盾,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银行可以弱化担保要求,通过提高利率来保障银行利益。同时,通过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着重分析企业所有者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选择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
3.3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模式,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组合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财务报表不真实,经营信息不透明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从多渠道通过注重软信息和硬信息的结合,运用评分技术,将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量化。同时,建立征信数据库、利用行业数据中介,挖掘银行内部关联信息等方式获取企业有效信息。渣打银行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归属于个人业务的方式也值得借鉴,其为所有者提供的一揽子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也使得客户企业的信息更为透明,更能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各项条件。
3.4 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国内银行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的层层审批,链条长、效率低、速度慢,既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使得信贷业务员的自主权缺乏,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也易造成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利矛盾。矩阵型结构将权利下放至个人,将审批放贷与行政脱钩,能在保障风险要求的条件下,提高信贷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整套信贷过程的管理,关注不同阶段的风险重点,实现信贷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郭如飞.转轨时期我国金融风险转轨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06.
[2]李国龙.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管理及未来发展[J].商情2011(30):26-26.
[3]李俞营.基于信急不对称的中小企业副提资问删呆析[J].商,2015,44:201-201.
[4]范廷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商论,2016,28:76-77.
[5]戴敬.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4(24):70-7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8 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