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应用分析
范文 曾菲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企业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并且,企业的财务制度本身存在漏洞,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这使得企业受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越来越深,损失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来,由于对财务风险缺乏有效地管理机制,企业深陷财务困境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减少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研究了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预警分析的内涵,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功能做了探讨,并且阐述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组成模式,给出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议。最后以A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为例,研究了A公司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流程及其实际效果,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应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意义。
关键词:财务风险 预警机制 对策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措施。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内容。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综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的概念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观点认为,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实际获得收益与预期收益间可能产生巨大差异,进而形成风险。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形成。狭义的观点认为,企业用货币资金来偿还由于筹资产生的到期债务,这种不确定性的产生就形成了风险[1],企业负债就会产生财务风险。立足于财务预警的观点,运营不善、投资不当等行为也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由此看来,广义的财务风险概念更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笔者认为财务风险的定义就是在特定时间以及特定客观环境下,企业资金流的效益、资金运动在实际运作中受到内、外情况变化的影响导致的效益降低。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严重损害了企业投资者、管理者、职工、债权人和政府等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内涵
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作为前提,实时监控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这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2]。在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财务风险预警始终贯穿其中。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财务信息资料的分析,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至关重要。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对敏感性财务指标发生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应用数学模型法、比例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综合分析并预测企业的财务指标,以此警告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其他相关的利益关系人,企业管理者即针对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予以规避,改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构,化解财务风险,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回到正常的轨道,达到稳定发展的目的。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财务运行的健康稳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企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信息搜集、实时监管、风险预报、发现风险、规避风险以及行为规范这几个方面。
第一,在信息搜集方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首要任务就是搜集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法律、市场竞争形势等信息资料,将其与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以及经营情况作对比分析,从而形成风险预警的前提基础。
第二,在实时监管方面,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跟踪监测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预期的计划、标准、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进而预测企业的运营状况。
第三,在风险预报方面,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可以搜集有关企业的信息资料,通过比较,准确、灵活地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发展变化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并且根据数理统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来计算财务指标,进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变化加以预测。因此,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潜在的风险,借助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可以发现这些风险并且给企业的管理者发出警告,从而帮助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将这些潜在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免风险恶化给企业带来实质的利益损失。
第四,在发现风险方面,相当于中医给患者进行把脉的过程,财务风险预警过程就是对企业的整体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把脉的过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分析自身跟踪、实时的监管结果,并以此为前提,借助现代企业管理的技术,判断企业总体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然后发现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漏洞以及风险产生的根源所在。
第五,在规避风险方面,经过“把脉”发现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源之后,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处理风险,进而规避风险,避免企业的财务状况走向恶化,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平稳运行。
第六,在行为规范方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通过总结自身在应对、处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风险的经验,吸取有关教训,将其转化并且形成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标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使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组成
(一)预警组织机构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熟悉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员工共同组成了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必要时也可以对外聘请管理咨询专家。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只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不干涉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活动,因此它不受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按照“职责独立、专人负责”的运行原则,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的分析工作有专人负责,企业其他的组织机构不对其具有控制、影响能力,在这种机制下,财务风险预警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二)风险识别
企业的潜在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3]。由于受到企业偿债能力、股东权益发生变化和虚假财务信息的影响产生的各种风险就是财务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都属于财务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市场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就产生了经营风险。深入剖析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进而准确预测企业的潜在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这是一套行之有效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及时搜集企业的内部数据和外部资料,借助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准确识别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三)分析和处理风险
借助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准确识别企业的潜在风险以后,应该仔细、深入的分析所存在的财务风险,根据分析结果,消除不对财务信息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彻底剖析对财务信息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明确其形成原因,并且准确预测其可能给企业造成的严重后果,按照分析的结果,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规避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负责人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实际经营数据,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者才可以应用比较分析法对实际的财务数据和预期的财务指标作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应对,从而保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效性,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就是风险防范[4]。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保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准确、有效运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认识。这不仅要求经营管理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应对困难和风险的准备,而且要让基层员工认识到企业的安危、兴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唤起员工的风险意识、增强其责任感,进而使全员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对存在的潜在风险保持警惕,对每个工作细节都能够认真对待。
此外,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会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并且使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上做到更好,保证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
(二)采取恰当的财务信息识别方法
主要的财务信息识别方法包括多变量综合分析法和单变量分析法。
多变量综合分析法也称为Z值模型法,由美国学者奥特兰提出,这种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是以多个相关财务指标综合平衡为基础进行分析的。奥特兰给出了Z值的判定函数,以此综合反映企业的风险。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数据样本,综合考虑盈利、偿债等能力,借此建构多元线性判定模型,计算出Z值,然后以Z值作为标准判断财务风险。多变量综合分析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反映比较全面,管理者可以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规避风险。
美国的威廉·比弗借助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分析法,其内涵是企业风险大小的预测依赖于对单个财务指标的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根据财务信息数据和财务报表计算得出流动比率、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以此对比定好的警戒线,分析其是否达到警戒线。单变量分析法比较简单,操作便捷,但是每次只能对单一指标进行分析,因此无法综合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选择正确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需要以定量和定性两个内容作为切入点来加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资产运营等都属于定量指标[5],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财务状况。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方式、行业特征、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状况等都属于定性指标[6],从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判定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在选择指标的时候,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每个指标之间的联系,明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的补充关系,进而使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更好地反映。
(四)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关键就在于高效控制财务信息[7]。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时候需要兼顾财务信息控制制度的完善,简化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传递流程,使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位,最大程度上保证预警信息的完整性、时效性,如此一来企业管理者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
(五)打好管理基础,降低诱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企业要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质量,完善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管理者应克服管理中的短期经营行为,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加强资产质量管理,杜绝疏漏;重视公共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用实例分析
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时候,A公司坚持贯彻实用、系统、全面的原则,具体表现是在分析财务风险来源的时候,既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环境深入研究,全方面地分析、预警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与此同时,综合运用多变量综合分析法以及单变量分析法来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在模型选择上A公司选择了简单、实用的多元判定模型与单变量模型;在操作系统程序设计上,A公司只将搜集关键信息、选择关键点、控制关键指标作为三个运行环节,针对财务风险做到了有效预警和控制。
如图1所示,A公司的财务预警机制由信息收集-传递机制、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构成,下面分别分析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A公司的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流程如图2所示:

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财务数据,然后以财务报表的形式上交风险分析层;风险分析层在数据采集层递交的财务数据基础上对国家政策、行业环境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接着进行风险分析,给领导层递交分析结果和建议;领导层讨论预警分析的建议并形成决策,要求执行层贯彻落实;执行层则执行领导层的决策。
在组织机制上,按照图2的内容,根据每个环节的功能可以这样进行组织设计:基础数据采集层为下设在各部门的最基层组织,在公司总部的财务部成立风险分析层,A公司董事会的下属委员会形成领导层。A公司在建立预警组织的时候坚持贯彻“职责独立、专人负责”的运行原则,每一层级都委派专人开展预警分析工作,保证其有效性。
在财务风险分析过程中,风险财务预警指标标准和风险预警指标机制共同构成了A公司的风险分析机制。盈利能力、现金流、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这五个单变量指标以及具体反映A公司财务状况的Z值形成了A公司的风险预警指标机制。如表3所示:
在风险处理机制上,应对措施、方法补救以及方案改进是A公司风险处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应对措施可以防止情况恶化,补救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损失,进行方案改进可以弥补漏洞。借助预警机制,A公司发现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持续下降,产生了资产运营的风险。为此,A公司采取拆借融资等方式维持企业的正常现金流,来应对企业运营资金不足的情况。然后利用上门追讨、停止供货等方法最大程度上收回货款,减少损失。最后针对收款不力的问题追查责任人,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改善了企业回收账款不力的情况。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A公司改善了自身的财务状况,维持了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总之,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企业改善财务状况,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财务信息的监管工作,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可以正常开展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乃歌.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J].中国市场,2014(39):133-134.
[2] 徐友凤.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和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4):83-84.
[3] 王雁茹.论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预警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4(4):146-146,148.
[4] 徐丽华.浅析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0):153-154.
[5] 周菊.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1(12):371.
[6] 赵君宜.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9):82-82,83.
[7] 李云霞.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研究[J].财经界,2015(21):197-19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 3: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