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探析
范文 刘爱珍
摘要:随着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的方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多渠道校企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 校企合作 发展联盟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教育转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它是介于研究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涵盖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服务应用型,以本科层次专业应用型教育为主,以培养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协调发展,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如何使校企合作朝良性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如何使校企合作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实现产教研一体化?这是河南省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校企合作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探索的问题。
1.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及方式
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是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自愿组建的合作发展共赢平台。旨在为联盟成员提供信息沟通、业务合作、资源共享、课题研究、双证教学、政策咨询等资源共享活动,发挥联盟与各企业、院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为企业和院校的服务能力,本着“合作、融入、共赢” 的原则,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搭建教育与产业合作平台,实施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合力推进我国高等应用型教育事业发展,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有效衔接,真正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目前,校企合作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定向培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合作企业用工发展需求,定向为合作企业培养输送一定数量的、具有高级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人才的一种合作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内容和训练课题,共同实施考核。这种合作方式,既能为应用型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加强教学改革、完善办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为企业及时补充所需的高级技能人才、改善企业人才素质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引校入企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合作学校来企业办班培训,为企业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和竞争实力,是企业与高校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使企业技术培训既能结合生产实践又能避免因人才培训而影响正常生产。
1.3“订单”培养
企业为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理论知识、自我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合同“订单”的形式将自己的员工委托合作发展高校进行技术素质培养,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4互利合作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企业加强实训基地的投入,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金,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帮助高校实现有序发展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降低培养成本,使企业与学校互惠发展。
2.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型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机制匮乏,校企融合困难
自1996年起,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国家的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还较为薄弱,对校企合作的办学目标与效果、学校运作机制与企业承包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与发展等没有做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当它们相互碰撞时,缺乏相应的调控机制和保障,使校企难以真正的融合。
2.2观念落后,校企合作存在误解
随着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我国虽然对校企合作发展的意义达成共识,但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政府、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学校为了学生的实习,一厢情愿地主动联系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把对学生的培训视为自己的负担,处于被动的局面,这样,面向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仍然以学校为主,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发展有沟壑,没有实现共同发展。
3.搭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以省市共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已达200多所,占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近1/3,这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在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河南黄淮学院始终走在前列,在校企合作发展中探索出新的模式。
3.1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黄淮学院自2011年展开思想教育大讨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拓宽与企业的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机制。2011年12月,学校与113家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成立黄淮学院发展联盟,搭建合作发展联盟平台,开展多维度、多形式、立体化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已达165家,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与学校由分散状态的合作进入集中状态,推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3.2专业合作培养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紧扣产业发展,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形成校企互动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黄淮学院与银泰电动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汽车工程专业;与苏州科技园、四川华迪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软件工程专业。目前,与黄淮学院进行合作专业建设的单位有几十家,建设专业27个,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3.3校企互聘互派
在校企合作发展中,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为企业进行理论指导;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对专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岗位。
3.4创新基地建设
第一,学校紧密联系企业,学校出场地,校企共建研发实验室,通过实验室为学生理论应用提供新的场所。第二,校企共同出资,由学校出仪器设备,企业出场地,企业负责车间的经营管理,保障学生的生产实习,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4.对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的认识
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造就了产学研的结合,建造了双师型的人才队伍,提高了教师的生产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创建了产教融合与教学发展,为学生实习实训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创建了 按照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与规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现场教学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实现“产学教做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开放性。
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地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发展,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仅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还需政府的保驾护航,应用型本科教育才能真正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发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5):25——26
[3]崔承琦.高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6):1—6.
[4]李超任.对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4):122—1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8: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