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研究
范文 张 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同时我国当前的国内形势也较为严峻,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存在的利益失衡、贫富失衡、城乡失衡问题,提出了要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对基本政策进行完善,而且要对具体政策进行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共政策 问题 原因
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失衡
当前,利益失衡引起的突出问题当属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如果政府通过以低廉的价格征用大量土地来搞开发、来获得招商引资的成功并把它视为最后的跨越型发展机遇并使政府和开发商均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话,(即所谓的城市经营理论),那么,大量失地农民得到的低廉补偿并无配套的社会保障措施却是巨大的利益损失。
在目前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境况己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不仅在失地时得到的补偿低,而且在失地后还面临着生计、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这对农民来讲,是利益的极大损失。另外,很多地方政府把征用农民土地的差价作为“第二财政”,土地在征用过程中又容易产生腐败,农民极为不满。失地农民的利益失衡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必须进行治理。
(二)贫富失衡
贫富失衡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失衡。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是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政府将精力过多地集中在效率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公平价值取向,导致价值在社会再分配过程中失衡现象严重。而恰好这种社会再分配过程的失衡直接导致了贫富失衡,贫富失衡将会导致仇富心理,仇富心理容易导致袭富、杀富行为,袭富、杀富行为严重影响人与人的和谐。同时贫富失衡又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如群体性事件、各种社会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均呈上升趋势等等,因此,贫富失衡又影响人与社会的和谐。贫富失衡主要表现在贫富收入差距上。
(三)城乡失衡
城乡失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上。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人均收入和消费增加了不少,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相比,速度要慢得多,并且收入和消费差距明显拉大。
一般情况下,农民消费增幅小于城镇居民,主要是因为农民收入的增幅要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而农民收入的增幅要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就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另外,城乡失衡还体现在公共服务方面。农村居民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二、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构建
(一)基本政策的完善
基本政策的完善是社会和谐治理的重要手段。基本政策的完善对社会和谐治理的贡献在于以宪法和法律或党纲的形式颁布新的政策以解决旧的基本政策无法解决的各种严重失衡的问题,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实现社会和谐治理就是要通过对基本政策的完善形成一个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群。
(二)具体政策的构建
1.损益补偿政策构建
理性构建损益补偿的具体政策,就要尊重公共政策的损益补偿规律。公共政策在分配社会价值的时候,总要着眼于社会利益的均衡。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公共政策承载的利益是特定的。因此,一项公共政策向某些社会群体进行利益倾斜,就可能使另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暂时失衡。为了恢复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其他公共政策就会适当补偿受损群体的利益,以实现社会协调有序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公共政策的损益补偿规律,理性构建具体的政策来补偿失地农民,让他们的生计可持续,如设计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构建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户积累资产的政策、制定促进失地农民生产性就业的政策、出台完善的创业支持体系政策、建立普惠的社会保障机制的政策等等。
2.收入分配政策构建
(1)构建低收入群体长期持续的增收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社会保障是民安之策,前者是后两者的“木之本,水之源”。只有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全面发展,才能为低收入群体构建起长效的增收保障机制,为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构筑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中等收入群体相对稳定的保持政策
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在收入五等份分组中处于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三个组的居民就属于中等收入者。
(3)构建收入分配的宏观监测政策
理性构建收入分配的宏观监测政策应该把监测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控城乡生活困难群体的收支状况,以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及时调整救声助水平;二是监控农民工工资支付状况,以通过劳动监察和执法切实确保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劳动收入;三是监控行政性垄断行业利润增长和收入分配,以促进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增长的正常化。
3.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构建
(1)构建农村反贫困政策
首先,要把农村反贫困行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教育政策、劳动和就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要适当偏向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其次,要继续增加国家的扶贫开发投入,建立五保户、农村特困群体阶梯式的救助体系,对于那些虽不符合五保供应条件但因孤寡、残疾、疾病、灾害等原因造成缺乏自给自救能力、常年处于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状态的农村绝对贫困群众给予救助。
(2)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和转移政策
必须尽快推进制度创新,消除对农民进城打工的歧视性规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和转移。首先,要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其次,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第三,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通过中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结论
基本政策的完善是社会和谐治理的重要手段,要实现社会和谐治理就是要通过对基本政策的完善形成一个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群。比如,我们根据国际经验和针对当前国内严峻的社会形势,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段内,通过基本政策的完善,以宪法和法律或党纲的形式颁布一系列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理念,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治理为导向的新政策。
参考文献:
[1]陈华,张芬.完善公共政策构建和谐社会[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S1)
作者简介:张磊,(1987-),男,南京晓庄学院 经济法政学院(二级单位),学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9: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