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构建中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统筹协调机制的现状思考和政策建议 |
范文 | 张若鹏 一、中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作为工程建筑领域内最早实现与国际接轨、最先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中国水电企业除传统的成套设备出口、工程承包、EPC工程总承包外,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BOT、BOOT、PPP、PMC等多种“走出去”模式,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也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走出去”企业。截至目前,以中电建、中能建、三峡集团、东方电气、哈电集团等国有企业为代表,中国水电企业经营区域覆盖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主要海外水电市场,海外水电投资项目投产总装机已超过1190万千瓦。 整体来看,中央企业在实施水电“走出去”战略过程中迅速成长,在世界各地建设了一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工程项目,国际化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在全球资源配置和综合竞争力上取得明显进步。 二、中国水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的不足 在“走出去”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水电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合作机制、市场能力、配套措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中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现阶段,尽管国家对于“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已经明确了战略层面的目标和方向,但对于水电企业海外投资的指导尚显不足,缺乏国家层面的产业协调机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路径、整体布局、配套政策等需进一步细化,水电国际产能合作的金融支持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二)恶性竞争问题日益严峻 在某些欠发达国家市场,部分中国水电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市场开拓过程中恶性竞标、暗箱操作、相互拆台,严重干扰了市场价格体系,破坏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缺乏配合与协作 我国水电企业在海外普遍存在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现象,没有形成合力;产业链上下游沟通与合作不足,存在产能过剩风险的装备制造类企业,仅靠自身力量拓展海外市场,难以摆脱困境;部分企业在境外过度延伸产业链,打乱了正常的产业分工,影响我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整体效益。 三、建立中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统筹协调機制的必要性和相关政策建议 为科学规范中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秩序,形成服务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力量,建议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全产业链综合集群形成合力、以政府相关部门和协会为主导,构建中国水电企业海外投资统筹协调机制。以投资开发为引领,统筹协调机制综合协调,通过符合国际通行准则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搭建中国水电行业全产业链的国际投资联合平台,将水电产业打造成最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做落实国家有关战略的有效载体和战略支点。 (一)加强水电“走出去”顶层设计 由于海外水电投资项目层次高、涉及面广、关键要素多且体现国家意志,因此建议从全局出发,推动水电海外投资统筹协调机制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加大协调力度,完善政策支持,明确中国水电优势企业的“走出去”引领职责,形成国家合力。 (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建议在国际水电市场,积极主动参与规则制定。依托G20峰会、APEC论坛、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平台,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发挥国家力量,为水电“走出去”争取合理权益以及平等市场机会,突破限制性瓶颈,营造产能和装备输出的良好商业环境。 (三)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 建议明确赋予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支持水电“走出去”的职能,加大投融资等方面政策的支持力度。针对大型水电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国际水电投资开发和重点水电装备制造企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为水电“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的外汇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