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外刊开发利用探讨
范文 吴亚艳
收稿日期:2011-07-05
〔摘要〕本文阐述了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从外刊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提出在泛在知识环境下,进行合理的外刊数字资源整合、加强外刊文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用户共同建设外刊资源的共享空间,使外刊最大限度地走进读者,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外刊资源。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外刊数字资源;深层次开发;共享空间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8.034
〔中图分类号〕G2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8-0138-03
On the Exploita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UKEs
Wu Yayan
(Library,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explained the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UKEs)and the change of user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under UKEs.From the current exploitation and usage of foreign publication resources,this thesis proposed that resonable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digital publication resources,reinforcement of the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 resources and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 resource sharing space with users enable the foreign publications more accessible to readers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s full and effective.
〔Key words〕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foreign digital publication resources;further exploitation;sharing space
1 泛在知识环境
1.1 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
在“数字图书馆计划”提出整整十年后,2003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了未来的浪潮:NSF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并在《知识在信息中迷失》的趋势研究报告中,将数字图书馆的未来描述为构建“泛在知识环境”。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知识基础设施,它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1],为知识的创造者和知识的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多样化的知识传播渠道和获取渠道。
1.2 泛在知识环境的特点
“泛在”(Ubiquitous)源自拉丁语,意为“广泛存在”、“无所不在”。泛在智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无处不在性。指人们周围普遍存在着许多内部互连的网络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计算设备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不受时空限制。(2)透明性。指不容易察觉的、无形的,通过一种无缝的、隐蔽的、不可见的方式做出响应。(3)智能性。指以特殊形式表现出超凡的本领,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和满足用户的需求[2]。
泛在知识环境是基于多种资源的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它不同于目前数字化信息环境的特点在于:(1)以用户为中心。泛在知识环境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其功能以及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基于用户需求设计的,对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主动的和个性化的服务。(2)统一、集成的知识资源。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资源呈现全球分布式且充分互联,具备良好的互操作性,并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资源和服务的全球交换和共享。(3)异构网络的融合。泛在知识环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多个网络的异构融合,可协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3]。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已经是无所不包并且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社会知识库,知识创造、传播和保存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术交流系统以及用户信息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成为了“知识社区”[4]。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泛在知识环境下,我们必须研究用户的需求变化,重新审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2 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2.1 用户信息需求形式的变化
泛在知识环境下,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开放存取得到进一步发展,用户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网络浏览、付费下载或免费获取全文[5]。人们习惯于通过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来获得信息,Blog、wiki、电子数据库等也广受欢迎,电子资源已经成为信息搜索的主要工具,同时,越来越多用户的信息需求形式从单纯的文献服务需求转向集文献服务、联机检索、科研查询、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为一体的知识提供和搜索服务相结合的个性化服务,而不再满足枯燥繁锁的“书架”查找阅读方式。因此,利用电子资源的优势并对其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整合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个性化资源,提供最新、最快、最有效、最具读者学术参考价值的服务,才能满足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用户信息需求。
2.2 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变化
泛在知识环境中用户的行为从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向主动参与信息传播:通过博客和各种个人社区进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日常交流,利用论坛进行群体交流,利用网络文件传输来大规模共享数据或信息,用户知识获取的方法发生了改变。全面的数字化环境不仅意味着用户对信息的可获得性的极大提高,而且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或机构可以打破特定机构的垄断,方便地、低成本地大规模发布、获取和存储信息[6]。
随着用户信息需求形式和行为的改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外刊建设应该实施怎样的策略来满足更多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是其面临的首要挑战。
3 外刊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纸质外刊订购品种少
外刊是高校图书馆所有信息载体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载体,能及时反映出各个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新水平,使读者了解各学科的最新发展水平,是高等学校师生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外刊用户目的性很强:主要是想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最新的国外学术动态。因此,每个读者对外刊的需求各不相同,表现出极强的个别性和独立性。然而图书馆外刊采购经费有限,外刊的价格却在不断大幅上涨,原版期刊每年以10%递增,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期刊,上升幅度更大,外刊经费的增幅远不及外刊价格的上涨幅度[7]。尽管我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外刊的经费投入,但仍然不可能满足每个读者的需求,只能订购一些大多数读者需求的和学校所设立的重点学科的相关刊物,外刊订购数量总体偏低,品种少,外刊文献保障能力低,影响学校科研的纵深发展。2010年,我校东校区图书馆订购纸质外刊种类共132种,其中工科类专业外刊共115种,占87%。
3.2 纸质外刊利用率低
现阶段我校图书馆纸质外刊利用率偏低,据笔者观察分析,主要有读者自身和图书馆外刊管理服务两方面原因。
从读者自身看:(1)外语水平不足。大部分读者的外语水平还达不到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国外专业刊物的程度,对外刊所载论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着障碍,很难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客观上造成了大量相关学科的外刊闲置。(2)检索效率低下。许多读者对外刊馆藏缺乏必要了解,只知道自己需要关于哪方面的文章,对图书馆有哪些资源他们却不知道,也不知道所从事的专业有哪些最著名的外刊。他们不了解这些外刊的检索路径,缺乏外刊的检索知识与技能,缺少检索策略和方法,搜索能力有限,检索效率低下。
从图书馆外刊管理服务方面看:(1)时空限制。我校纸质外刊采用“集中统管”的管理模式, 收藏在图书馆外刊阅览室内,不得外借。由于受开馆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读者利用外刊的方便程度受到限制,不能随时随地以最便利的方式浏览最新信息,使期刊的时效性受到影响,得不到充分利用。(2)缺乏对外刊文献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受“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仍主要集中在订购、编目、上架等环节上,无暇顾及对外刊文献的深层次开发利用,不能有效地揭示馆藏资源,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4 泛在知识环境下外刊的开发利用
4.1 进行合理的外刊数字资源整合
外刊资源包括现实馆藏外刊资源和虚拟馆藏外刊资源:现实馆藏外刊资源有纸质外刊、光盘版、电子数据库3种载体类型;虚拟馆藏外刊资源没有具体固定的文献信息形态,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通过网络远程获取的信息与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外刊以其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检索方便、适宜保存等特点更便于高校师生科研工作。针对我校纸质外刊订购品种少、纸质外刊利用受时空限制的现状,泛在知识环境下,必须加强馆藏纸质外刊数字化工作,并深入开发利用电子数据库和虚拟馆藏中的外刊数字资源,合理开发出更多的外刊数字资源。目前我们所做的外刊数字化工作多属于书目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有限,不能充分满足读者对外刊资源深层次的需求。
对此,一方面,可以针对学校科研教学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及专业设置情况,向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倾斜,加强相关专业纸质外刊数字化工作,并按合理比例扩大电子外刊全文数据库采购;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开发网上信息资源,对可用期刊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评估和利用。同时,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自建特色外刊全文数据库,进行合理的外刊数字资源整合,才能打破时空限制,有效促进外刊资源共享。
4.2 加强外刊文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在进行合理的外刊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资源是海量的信息,内容广泛而繁杂,要充分揭示馆藏资源,提高读者检索效率,还需要加强外刊文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1)根据本馆馆藏特点、以及学校所设的学科,专业性质,通过对本馆外刊资源及网络资源的筛选、整序、建立外刊文献资源导航系统,制作专门网页,并将其放入本馆主页,为读者提供“一次到位”的检索服务。(2)对重点外文文献进行综述、述评,以及编制专题目录、专题汇编、编译报道等,并将外刊文献的目录、题录、索引专题资料、报道等输入计算机,建立相应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利用。(3)对分散在不同外刊里的文献内容进行识别和筛选,形成关于某一主题的目录和文献。
4.3 与用户共同建设外刊资源的共享空间
泛在知识环境是人人参与的信息共享环境,在进行合理的外刊数字资源整合并对外刊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的过程中,外刊用户也主动参与外刊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知识交流模式由传统的单向的、线性的转向实时的、交互性的、专业化和专题化的。泛在知识环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多个网络的异构融合,通过由局部到整体的建立馆内网——校园网——馆际网—
—国际网,通过联网,加强馆际、区际甚至国际的横向联系,能够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知、共建与共享,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需求。
顺应这种环境,应该在多个网络下构建基于开放的、融入用户过程的主题学科外刊知识社区,基于对同一主题的共同关注及其引发的知识需求,将相关的用户和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统一、集成的知识资源,提供实时的交流与沟通平台;用户可以在社区中发布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相关需求,馆员可以了解用户需求内容和阅读习惯,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远程服务,如E-mail、BBS、聊天软件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与用户的联系,为用户提供检索点和资料,融入用户日常的科研与学习环境,不需要切换场景就可以无缝地使用资源与服务。这样能够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随时解决他们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
在融入用户过程中,还要加强联系重点用户,提高重点用户参与度(这些重点用户包括承担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科研项目负责人)。他们不仅本专业知识丰富,业务水平高,而且对国内外科技动态掌握也多。他们对外刊使用较多,能对各种外刊的价值作出评价,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能够更好地完善外刊资源的建设,提高外刊利用率。
5 结 论
泛在知识环境营造了有利于读者快捷了解当代国外重要科技信息、掌握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的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只有合理整合外刊数字资源并加强外刊文献的深层次开发,与用户共同建设外刊资源的共享空间,才能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外刊资源,使外刊最大限度地走近读者,让读者可以随时浏览期刊快报跟踪学科前沿。
参考文献
[1]孙波.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9):51.
[2]吴燕,张志强.泛在智能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J].情报科学,2007,25(1):26.
[3]吴燕.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4]陈维军,李亚坤.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6,(9):4-5.
[5]锅艳玲.“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何去何从[J].图书馆学研究,2006,(11):98.技术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4: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