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导演舞台形象创造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范文

    李晓玲

    摘要:导演是把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本文从导演语汇的创造、表现手法的综合两个方面探讨导演舞台形象创造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导演;舞台形象;创造

    一、导演语汇的创造

    导演通过塑造舞台形象来向观众传递其艺术创作的具体内容,观众通过听觉和视觉系统来综合感知舞台形象。既然导演无法面对面与观众进行交流,那么他就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途径,以舞台形象为载体,用观众能够理解的语汇符号,准确的说出他想要说的话。这种导演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创造性的语汇符号,我们就称之为导演的创作语汇。

    导演创作语汇因传播途径的方式不同而可分为视觉语汇系统和听觉语汇系两大类。舞台调度是属于导演的视觉创作语汇,人声、音乐、声响效果等属于导演的听觉创作语汇。

    舞台调度主要是着眼于对空间的处理。戏剧舞台空间的生命力主要来自演员的表演和布景道具灯光的运用,两者的综合组成一系列运动着的、不断变化组合着的画面造型,用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关系和有目的的行动。阿.波波夫在谈舞台调度(又称场面调度)时认为:“从导演心灵深处生发出来的场面调度: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场面调度,往往会使人仿佛听到一篇导演的叙述。一套音乐组曲或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如果这声调同剧本的情绪种子、同作品的诗情结构彼此结合,它就会激动观众的心灵,并同剧本所激起的思想情感紧紧连在一起”。《桑树坪纪事》(徐晓钟导演)中麦客们艰难的跋涉与不停旋转的转台相组合,传递出清晰的导演语汇,即背负着历史的承重不停地向前。林荫宇先生在《晚安了,妈妈》导演阐释中写道:“未来演出中的终局场面的构想是枪响之后,妈妈将FAOR在桌椅间,她把停止走动的闹钟上上弦,然后握住话筒,紧紧檬住电话绳。……”是啊,生命将要延续。每个人都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

    导演语汇中还包括听觉语汇系统。而听觉感受本身所能供应的现实表象是不确定的抽象的。音乐学家克列姆辽夫认为声音艺术是表情的艺术,在任何艺术中,造型因素无法和表情因素割裂。“导演处理音乐设计的工作大部分是和他处理一部戏的造型设计工作同时进行的。我们所说的造型设计工作是指和动作、和作为一台戏的外观形式部分有关的一切”。从塑造舞台形象的角度来说,不论是音乐还是音响和人声,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交代渲染戏剧环境、揭示舞台事件,强化戏剧冲突、展开人物行动,归根结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二、表现手法的综合

    导演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与一身,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由于戏剧艺术的核心的特征是“行动性”,因此,所有参加戏剧演出的艺术形式类除了保持他们的自身形态和表现力外,增加了“行动性”这一特征。“行动性”成了综合这些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

    当导演手边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手段,将要进行导演创作时,应该提醒自己:是否是从戏剧本身出发,围绕“行动性”的这一核心特征,真正的将这些艺术手段水乳交融起来,形成统一的导演语汇,为演员的表演做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呢?能否营造出生动的的戏剧环境和典型的戏剧人物,产生丰富的表现力和诗情呢?不要让演员的行动和导演的构思埋没在眼花缭乱、杂乱无章的表现手法里!

    罗伯特·科恩在所著的《戲剧》一书中谈到导演的理念时指出:在今天这个经受着“未来冲击”的多媒体时代,优秀的戏剧作品越来越要求导演有强大和坚定的理念和视界。这个理念是导演选择设计师和演员,启动设计讨论以及首次排演的第一个内容。

    三、结语

    戏剧艺术说到底还是“人”的艺术。戏剧导演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导演构思的引领下和演员共同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只有独特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才能使观众引发生活体验的共鸣,激荡起情感的波澜,产生对社会、对历史、对当下的关于人自身的价值思考。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戏剧工作者应该保持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艺术关照,贴近生活放飞想象,怀着开放的心态拥抱其他艺术种类,以极大的宝贵的创作热情投身艺术,投身戏剧,掌握其艺术规律,丰富艺术手段,为“我”所用,大胆创新。创造更多更好的戏剧作品!

    参考文献:

    [1]黄克保.形神兼备——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追求(上)[J].戏曲艺术.1988(03).

    [2]黄克保.形神兼备——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追求(下)[J].戏曲艺术.1988(04).

    [3]孙志远.黑脸包公本姓白[J].戏剧报.1988(06).

    [4]姚敏.塑造美化的舞台形象——谈刘美丽演出的《痴梦》[J].当代戏剧.1988(05).

    [5]张炼红.戏改回眸:马少波谈“澄清舞台形象”[J].上海戏剧. 2017(02).

    [6]林清霞.深入角色?激情演绎——浅谈李三娘这一舞台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7(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