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的质量监管职能建设
范文

    王冰瑶

    摘 要:我国高等院校最为突出的特性便是公益性,学校中的设施均属于国家。在我国高校逐步发展的这一历程中,后勤的社会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在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中,后勤服务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师生日常的开展,同时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本保障。 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应重点探索有效的质量监管模式,明确质量监管职能定位,综合运营实践,构建合理的监管体制,监管流程等,以此保障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后勤 质量监管 职能建设

    高校后勤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服务于教育的社会组织,自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后勤的工作便开始发生了转变。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所增强,这也让后勤服务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现阶段,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需求开始逐渐多元化,传统的后勤运作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发展需求,因此,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将是必然的。与之相应,在步入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对的质量问题也不可忽视,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构建与高校教育现代化相符合的后勤服务模式,强化质量监管职能,具体如下。

    一、高校后勤质量监管职能的主要内容

    从高校后勤管理本身来说,工作性质复杂、涉及范围广无疑是一大突出特征。因此,高校后勤质量监管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后勤服务计划的落实;第二、是后勤服务企业的审核、监督检查等;第三、则是后勤服务标准、水平以及质量;第四、后勤服务企业的制度制定及落实;第五、后勤设施设备的保值增值。

    二、质量监管职能建设的现状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

    高等院校作为委托管理的主导者,正在向“裁判员”的角色转变,因此,构建质量监管职能的第一步骤便是需要对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清晰甲乙方关系,强化服务监管力度。在后勤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质量监管工作必不可少,而部分高校作为后勤服务监管职能的决策者、协调者,尚未明确部门权力及义务,同时未制定对后勤服务的约束机制;在执行方面,也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难以保障管理规范。

    (二)缺乏合理的质量监管体系

    质量监管体系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校内后勤服务市场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反馈机制的不畅通、信息交流不对称等,因此,故作为服务对象主体的广大师生很难对服务供给的水平和绩效给予有效的监督。此外,高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服务提供商偏多,而学校作为唯一的监管主体,监管难度自然而言也越大,基于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非常重要。

    (三)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后勤部门在对于外包服务子项上,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因为实践时间不长,能够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都尚未构建系统的质量监督考核机制。除此之外,伴随着市场化的深入,缺少配套措施,针对于部分新的业务更是没有制定相关的考核机制。

    (四)专业队伍的缺乏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对后勤的定位都含糊不清,让后勤管理队伍配置不高。而在后勤管理中,其质量监管则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若相关人员普遍缺少专业性,必然难以满足质量监管工作需求。

    三、高校后勤质量监管职能建设对策

    (一)构建公平、公正、统一的校内服务市场

    供给市场是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质量监管的核心,不仅仅是业务购买方,同时也是监管方。因此,高校后勤应该努力转变传统观念,打造主动服务氛围。将市场准入退出规则进行透明化、公开化,完善由第三方参与的后勤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建立一致的后勤服务管理标准,对于后勤服务实体及社会服务企业都要贯彻一切平等的基本理念;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建立区域内的后勤服务企业信用代码制度等,保障后勤服务企业及实体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享受优惠政策及法律保护。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

    首先,高校后勤应该转变传统质量监管单一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明确质量监管工作的重心,融合政府部门依法监管、后勤组织专业监管、师生职员民主监督,根据质量监管标准、反馈机制、监管信息系统、监管目标等来进行落实,充分实现质量监管工作的立体化,从而有效保障服务质量,让高校后勤得以稳定运行。

    (三)建立监督考核及要素调整机制

    质量监管的机制创新应力求把握以下两方面。一是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服务监督考核机制在点线面的融合,即建立考核对象全覆盖、考核监管全过程、考核内容全方位的监督考核机制。具体而言,在“点”上对外包服务项目进行统一考核,打破以前各外包服务检查标准不统一、检查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在“线”上,对外包服务企业从工作计划、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到日常检查;从季度、半年度、年度考核到下达反馈单整套流程都做出具体规定;在“面”上,建立以质量评估和满意度评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并运用激励机制、指标化考核倒逼外包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效。二是建立与质量监管相关的要素调整机制,即针对具体项目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可靠的调整方案,实现后勤服务质量监管的PDCA循环。

    (四)建设效率高的质量监管队伍

    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监管队伍的能力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编制和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并在人员的知识、技能、理念培训上做好规划并科学实施,切实建设一支能力强、效率高、精通业务的专业化后勤监管队伍。

    參考文献:

    [1]金朝晖,张岳才,朱洁.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全员过程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8-10.

    [2]顾曹林.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管理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9):112-113.

    [3]周振海,万莉.浅论新时期高校后勤的质量监管职能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11-12+28.

    [4]赵珊,李金丽,白翠红.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8(12):11-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3 7: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