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札子 |
释义 | 札子札子宋代臣下呈向皇帝的主要文书。宋初,沿袭唐代榜子、录子文书,始用札子,也兼用状、书、表、封事等上书名称,而以札子最多。其源于书信之札。札子多为论述政治得失、指陈时弊之作,如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也有下官上书于上官,如王十朋与赵安抚《乞降版祀上虞帝舜庙札子》。有时,皇帝给臣下的文书也称札子,如《宋书·谢晦传》 记载:“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 【札子】古代公牍文的一种。用于发指示或向皇帝、长官进言议事。 公文 公文牍(文牍;公牍;剡牍) 牒(牒文;牒案;牒牍;章~;通~;军~) 札(札子;札书) 方板 公函 公事 刀笔 简书 书檄 朱墨 言事 手本 另见:机关 政府 联系 文书 奏文 奏文奏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