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
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种非科学的经济学说,即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以“注释”、“补充”和“通俗化”的形式,将其中的庸俗因素分离出来,从那些表面现象着手,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以通常的资产者的观念解释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的关系。在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穆勒和西尼尔。 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人口原理》一书,试图将自然界的规律用于社会,以发现“永恒的”人口规律。按照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总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每25年翻一番,而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这是人口过剩和饥饿贫困的主要原因。马尔萨斯认为,贫困的原因很少取决于或完全不取决于社会制度,是人类繁殖过于迅速和自然的吝啬造成的。任何革命和社会改良都无济于事,出路只有一个,即减少人口数量。马尔萨斯的这种人口理论非常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被广为传播。在其1820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就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看法,特别重视利润、价值问题。马尔萨斯把利润与劳动一起列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把利润作为某种与劳动相独立的、不依赖于劳动的东西,认为利润只能是由企业家支付的商品价格的名义上的添加额,而流通则是靠商品的贱买贵卖产生这个余额的领域。这样,马尔萨斯就回到了利润是由于让渡而获得的这一观念上。 穆勒的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要义》。穆勒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学说的第一个系统通俗阐述者。在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时,把劳方和资方描绘成所创造的产品的共同所有者:工人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获得了所生产产品中自己一份的货币等价;这个产品的另一个部分则是资本家的一份,即利润。这样,利润与工资的对立消失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普通商品买卖者之间的关系。穆勒极力维护李嘉图的学说,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庸俗化。 西尼尔的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大纲》。关于利润(利息)的来源,西尼尔提出“节欲论”。认为工资是对工人放弃自己的安逸和休息所作的牺牲的报酬;资本是资本家对其个人消费的牺牲,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资本家的收入分为利润和利息两部分;利润既是对资本家从事生产管理等活动的报酬,又是对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利息也是对资本家节欲的报酬。此外,西尼尔还提出“最后一小时”说,认为利润是在11.5小时的工作日的最后1小时创造的。因此反对将工作日缩短到10小时,否则利润将完全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