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瘦雄心在喻人穷有志。元初·万松老人《从容录》:“万松道:‘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明·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三回:“那土地、山神,心中恐惧,与五方揭谛商议了,却来到三山门外叫道:‘大圣,山神、土地,五方揭谛来见。’好行者,他虎瘦雄心还在,自然的气象昂昂,声音朗朗道: ‘见我怎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咱们闯王是看 《三国演义》看邪了,如今打了大败仗,连脚跟还立不稳,却想学诸葛亮渭南屯垦的故事,真是虎瘦雄心在。”
虎瘦雄心在(谚)瘦: 瘦弱。比喻志向高远的人,纵然年老体弱或遭遇坎坷,锐气不会减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虎瘦雄心在谚瘦:瘦弱。比喻志向高远的人,纵然年老体弱或遭遇坎坷,锐气不会减退。元·无名氏《独角牛》二折:“常言道,我虎瘦呵雄心在,你可便休笑我眼嵌缩腮。”
虎瘦雄心在比喻有作为的人,虽年老体衰或处于不利境地,志气却不减当年。 也作“虎老雄心在”。
虎瘦雄心在比喻志向大的人尽管身染重病,而雄心壮志丝毫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