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钱眼开
见钱眼开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形容贪财好利。
见钱眼开看见了钱,就睁大了眼睛,想占为己有。比喻极为贪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现在的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是个见钱眼开的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老哥没有送过人的钱,何以上台也会契重你?可见天下人不全是见钱眼开的哟。”
见钱眼开jiànqián-yǎnkāi形容贪婪爱财。《金瓶梅》第八一回:“弃旧迎新,见钱眼开,自然之理。”关于“见钱眼开”,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南宋时,苏州有个姓柴的大富商,人们都叫他“财万贯”。他虽然腰缠万贯,却十分吝啬。一年,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举办科举考试,“财万贯”的外甥顾文秀想进京赶考,但是家中贫困,没有盘缠。顾文秀思前想后,觉得只能到舅舅家里去借一些。但他深知舅父的脾气,所以悄悄地找到舅妈。舅妈也不管钱财,便把几件首饰给了他。“财万贯”知道后,就像被剜了心,气得两眼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大财主瞎眼后,到处求医拜佛。一天,一个老和尚告诉他,灵隐寺的济公和尚法力无边,一定可以医好他。“财万贯”听了,连忙去求见。济公打趣他说:“施主,‘眼不见,心不烦’,还是什么都看不见好啊!”“财万贯”一个劲地磕头,说:“只求神僧医好我的眼睛,弟子情愿献上布施。”济公拿出化缘簿,说:“你能出多少?”“财万贯”狠了狠心说:“十两!”济公笑着说:“还好意思说得出口,真是白当苏州首富了!”“财万贯”心一横:“一百两!”济公扭转身,说:“那你还是回去摸银子去吧!”“财万贯”急得抓耳挠腮,最后,他颤抖着说:“一千两,总可以了吧!”济公说:“那我试试吧!”他假装念了几句咒语,又从身上搓了些泥丸给他吃,还不见好,济公说:“看来施主的眼是无药可救了。” 财主又苦苦哀求,济公说:“好吧,你的眼睛,只有临安新科状元能治,咱们去找他吧!” “财万贯”和济公来到临安,找到状元府。原来,新科状元就是顾文秀。顾文秀听说舅父来了,赶忙将二人迎入客厅,说:“甥儿能金榜题名,全靠舅妈资助。”说罢,命家人捧上十个大元宝,说:“甥儿还没有多少家产,这一千两银子先孝敬舅父,就算还盘缠钱吧。” “财万贯”一听还他一千两银子,高兴坏了,把十个元宝摸来摸去,恨不得一口吞下去。这时,济公念念有词:“心病还须心药医,如今见钱眼应开,唵嘛呢吧[[!GFDA4]]吽,开!开!开!”这时“财万贯”只觉两眼一亮,面前是十个银光灿灿的元宝,高兴地乱叫:“银子!银子!十足的银子!” 济公冷笑一声,说:“施主,你这病,因为钱财所得,又因钱财治好,今后若要再发病,我和尚可就没办法了。”说完,破扇子一挥,十个元宝飞到了济公怀里,济公说:“这一千两银子,可是你许下的布施。” “财万贯”心疼万分,但他害怕眼睛再瞎了,只好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见钱眼开;分文不取、义不苟取
○见钱眼开jiàn qián yǎn kāi看见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十分贪财:他表面清廉,骨底子却是个~的人|天下人不全是~的|有些领导干部~,以致走上犯罪道路,咱们可要警惕啊|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你可不能~。
●分文不取fēn wén bù qǔ(在应得报酬或价钱时)一个钱也不要,形容不贪心,不计报酬:我们是义务劳动,当然~|他帮人干事,从来~|这非我应得,故原数奉还,~。
●义不苟取yì bù gǒu qǔ守义持正,不贪钱财:他为人正直,~。
钞票洗眼——见钱眼开讥讽人爱财入迷,眼睛里只看见钱。
长了个钱串子脑袋——见钱眼开讥讽或责骂人过分贪图钱财。 见钱眼开
见钱眼开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形容贪财好利。 贪财
贪财贪图钱财:规财 临财苟得 贪图钱财,喜欢得到好处:贪财好利 贪图财利:贪冒 负冒 好利 冒货 昧利 贪图财物和贿赂:贪贿 贪赂 贪财好赂 极为贪财:贪贿无艺 贪贿无厌 贪财的欲望没有限度:贪欲无艺 非常贪财,永不知足:贪财无厌 极为贪财爱钱,唯利是图:铜臭熏天 非常贪财好利:见钱眼开 见钱眼红 见钱眼赤 见财眼热 (贪图财货:贪财)
见钱眼开jiàn qián yǎn kāi指贪图钱财。如:别那么~,还是人情重要。
钞票洗眼——见钱眼开指爱财入迷,眼睛里只看见钱。 也作“钱串子脑袋——见钱眼开”(钱串子:双关,本指旧时穿铜钱的绳子,转指过分看重金钱的人)。
钱串子脑袋——见钱眼开见“钞票洗眼——见钱眼开”。
眼睛瞪着孔方兄(指钱。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见钱眼开
钞票洗额头见钱眼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