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
训诂学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门类,是一门主要从语义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 训诂学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作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其中又以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当语法学和修辞学还未成为独立学科时,这两个门类的内容,也包含在训诂学之中。 训诂学的任务,是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的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条例、方法和运用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训诂以及与此相关的古文教学、古籍整理、词典编纂等工作。 训诂学与语文学的各个部门(如文字学、音韵学、校勘学)和语言学的各个分科(如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科学(如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它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 训诂学的著作大体有两类:一类专门解释某部著作,如《毛诗传疏》《论语注疏》《春秋左传集解》《韩非子集解》;一类是搜集词语分类编排,进行解释的词典,如《尔雅》《方言》《释名》《广雅》。
【训诂学】中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偏重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也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参见“训诂”。
训诂学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中国传统语言学根据汉字形音义三结合的特点分作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研究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训诂学以研究字义词义为主。训诂学是适应汉语、汉字特点而产生的、我国特有的一门科学。它和现代语言学中的语义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它不等于语义学。语义学的对象是词,而训诂学不但要了解词义,还要讲明句意,分析古代文献的其他语言现象,要综合运用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校勘等学科的知识,以求正确解释语言。
|